伤寒论第三十条(二)
“病形像桂枝”,由于脉浮、汗出,微热这些个脉证,这个病形像桂枝汤证。“因加附子参其间”,这个与第二十条有关联,第二十条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块儿的汗也特别的多,就想到了第二十节上来了,桂枝汤证而津液太虚,用桂枝加附子,就是用桂枝加附子汤啦。“增桂令汗出”,于此同时还增加了桂枝,干嘛呢?“令汗出”,让它发汗,好解其表呀!“附子温经,亡阳故也”,附子本来是温经的药,这又增加了桂枝,桂枝配附子,其结果是更令汗出了,汗出的太多就伤津液,津液亡失就是亡阳,亡阳就是亡津液,就因这个缘故才变成“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故也”,这就看出来了吧,这些都与汗出过多关联着,“谵语烦乱”也是,阳明内结也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内里结实则谵语烦乱。
“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更饮甘草干姜汤”,这位先生之前用的是桂枝加附子,复增桂枝的方药,这是错误的治疗了,得换方子了,给变更为甘草干姜汤,让病人吃这个方药。那么这里呢,这位先生说说是阳明内结,谵语烦乱,但经过我们分析呢,主要是由于虚,津液特别的虚,才使胃不和,甘草干姜汤在这段里头说的挺简的,没说呕吐,刻下救津液要紧,这个阳明篇里,这个情况说的细。
就拿这个“脾约”说吧,古人认为,脾为胃行津液,胃受纳腐熟水谷精微,化生的精气怎么输送到人体的各部呢?需要脾,脾能运,把津液往运输到人体的个个部位,脾有输送的本事。如果胃里头没有津液可输送了,那么脾受了制约,无所可输,约者结约之约,又为约束之约。古人这么看的,《内经》上就这么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内经》就这么说的。
现代医学认为这个消化,它是一个大系统了,胃肠道,肝胆胰等,脾是免疫器官,他们这么认为的,尤其这个脾,他们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咱们说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中西的看法区别大得很,这里大家了解一下,不作系统阐述。古人自有古人的道理,这个看法,现代人,尤其是从事西医的人总和我们争论这个事儿,他们认为这不对。这里咱也不抬杠,对错口头上争论也没啥意思,古人的这个治法,这个规律绝对是合理的。脾约就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而胃里干,没有津液可供给输送了,那就得想办法调啦,得把这个津液解决了,咱们这个书上的第二百四十七条,他说“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它是重剂甘平的麻仁来滋润。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产后复发性口腔溃疡医案 高颖
本案中,充分考虑患者产后及哺乳期的特殊生理状态,在甘草泻心汤基础上加味用药,既有效治疗口腔溃疡,又兼顾了乳汁分泌,体现了经方在临床应用中的灵活性与辨证论治的精髓。 -
孩子便秘怎么办 谢江强
做了父母后,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成了家庭头等大事,孩子便秘的问题困扰着很多父母,要么几天不拉,要么一拉就大便出血,孩子痛得直哭,各种办法试了都不见效,真是让人头大。有些肠梗阻对症治疗之后症状缓解了,但过段时间大便又拉不出来了,同时还会出现肚子胀、呕吐。 -
退热药的是是非非 谢江强
至于退热药的选择,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美国儿科学会、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对儿童相对更为安全的退热药。孩子发热时,心急如焚的家长往往希望孩子的体温很快就恢复正常,但其实退热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孩子的不适,而不是让体温恢复正常。 -
洗泡技术分类 谢江强
2.按照操作方法进行分类,洗泡技术可分为沐浴法、浸泡法、熏洗法、坐浴法、冲(淋)洗法和擦洗法。 -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 张宝华
二十二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赵氏给分开了,不合理,分成两段,二十一条没问题,二十二条没头了,这成问题了,没头有尾的,不像话嘛!二十二条和二十一条是一体,应还是一条才合理。这个“微寒”是接着二十一条才对。 -
奔豚三方证 高颖
奔豚三方证主要指桂枝加桂汤证、苓桂甘枣汤证、奔豚汤证,以下为三方证的鉴别:桂枝加桂汤证-原文:《伤寒论》第117条记载:“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
患恶性肿瘤后如何寻求中医治疗 焦一鸣
恶性肿瘤临床一般分为6期,各期治疗有不同侧重点及目标。同时考虑恶性肿瘤的特征,适当选择性的使用抗肿瘤的中药,防止肿瘤复发。也是观察研究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点阶段。 -
伤寒论第十二条(十四)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六条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太阳病当发汗,此为不二法门。后定曰“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由此可见桂枝汤,其实在之处为“解肌”,盖棺之论耳。 -
穴位贴敷技术原理 谢江强
穴位贴敷技术原理穴位贴敷技术主要通过两方面起到治疗调理的作用,一方面是贴敷药物所起的药效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贴敷所在穴位对机体产生刺激与调节作用。相对于内服药物来说,穴位贴敷法对于肢节痹痛、局部损伤类的疾病,以及畏针畏药的患者群体尤为适合。 -
常用配穴方法 谢江强
重视任、督二脉,吴师机认为在任脉上“膻中为气海,脐下为气海,脐中央名神阙”,是三焦气机通调之枢纽,在这三穴上施术可通调三焦气机。多前后相应取穴,即吴师机所称“或当或对”之意,如治疗咽喉疾病可取天突与大椎,心胸疾病可取膻中与神道,腹部疾病可取神阙与命门等。
最新文章
-
又见重阳 陈鹏
又见重阳文/陈鹏2024.10.11我的身体就像一个沙漏一切都忘记了唯独留下时间的流失寒蝉鸣泣声愈远夏天已经过去又见重阳那故乡留守的老人白发更加苍苍远方的打工的儿女呀在远方吃糠黄叶飘零是无言的叹息大雁无声在秋风中呜鸣这样的盛况啊菊花盛开的季节里宛如千多年前
-
临床医案小结之二 胡松岩
吴某某,女,51岁。既往糖尿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病史。患者刘某,男,25岁。主因右髋部疼痛8个月就诊。
-
积食的孩子体内往往有湿气 谢江强
湿气重的孩子,舌苔遍布舌体,很厚,舌头上遍布小红点这个孩子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第一,舌苔遍布舌体,而且很厚,说明孩子体内有湿气。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舌头上面有很多明显的小红点,就说明孩子体内有热,因为积食导致积滞化热。
-
补髓丹 潘洪波
补髓丹,出自《百一选方》,由杜仲、补骨脂、鹿茸、没药简单四味药组成,取肾主骨生髓之意。它可助杜仲补骨脂更好发挥功效,补精益血生髓,壮腰健骨止疼痛。
-
颈肩疼痛1周,加重2天,3剂中药病愈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男年龄:2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16日主诉:颈肩疼痛1周,加重伴左上肢无力2天。现病史:患者述近1周来诱发颈部疼痛,拘谨不适,伴虫爬感,2天前自觉症状加重,伴左上肢无力,无汗,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有力。
-
易医不分 陈鹏
眉心在拉萨,肚脐在武当山,长江黄河是两条腿。风水这样看中医亦如是大大小小的河流如血管,树木如汗毛,山脉如筋脉。。大道至简,万法归一陈鹏,2024.5.17假如整个中国,就是个躺着的巨人。。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a.体内有湿气的孩子,饮食上要多注意什么很多人也许会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给孩子吃生冷的食物就是在帮助他去热。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积食了,体内有湿气,还有热,就想:“我给孩子吃点儿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吧。”
-
想方设法,解除舌咽神经痛患者的苦恼(有更新) 于军
今天的这个患者,来自甘肃平凉,女,62岁,主诉是“右侧舌根疼痛3月”,曾在某顶级医院疼痛科某副教授确诊为“舌咽神经痛”,嘱口服卡马西平,并开具局部麻醉药,让患者家属涂抹患处。中药治疗、针刺治疗都对舌咽神经痛的早期疼痛发作,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
升结肠癌造瘘术后中医治疗医案1 张训景
李*男46岁2016.3.1初诊主诉:IIa期升结肠癌造瘘术后9月,还纳术后1月半。现病史:2014年10月体检CEA20升高,当时未积极治疗。2015年05月因冠心病服用阿司匹林后突发大量便血。
-
论“咳嗽2周加重伴发热2天”案 宗琪
患者:吕某某性别:男年龄:21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13日主诉:咳嗽2周加重伴发热2天。
感谢分享学习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