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

2023.06.26 464阅读 评论数 0 4

 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今天为大家讲的是经典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大黄 (酒洗) 四两 厚朴 (炙,去皮) 半斤 枳实 (炙) 五枚 芒硝 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因其力峻与否,故承气汤有分大小,大者力峻,小者次之,调胃为末!承者顺也,气者,土气也,夫胃肠者皆属于土,以承其顺降之气而名之!

  大黄有推陈致新之功,芒硝有软坚散结之用,再添枳实、厚朴行滞消胀,有顺水推舟之妙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3002人!)



 可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怫郁)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一云大柴胡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

【2.13】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10.21】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10.22】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10.23】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7.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

【17.38】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7.39】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17.40】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1.3】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21.7】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风疹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中医学认为,风疹属于中医的“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疹、瘙痒等症状。中医治疗风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就中医治疗风疹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总结。然而,中医治疗风疹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以更好地为风疹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 病人须知 陈鹏

    话说,先生才,病人福。明明是必须要吃中药的她偏要吃西药。医生再多说几句别人就要投诉了,心里面替这个小朋友感到悲哀。嗯嗯,人的固执傲慢和偏见。会影响人的寿命疾病和健康。。。人的命运,就是自己思维的结果。

  • 中医临床治疗咳嗽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将总结中医临床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重温一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张宝华

    3.服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 桂枝汤小记 张宝华

    自此之后,桂枝汤便成为了中医治疗感冒和发热的经典方剂之一,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在服用桂枝汤时,应注意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

  • 外阴不适,往往和消化系统问题有关 谢江强

    外阴不适,往往和消化系统问题有关纪女士一年多来一直被阴痒不舒、白带经常黏腻发臭的问题所困扰,虽然间断吃了些清热化湿的中药,但病情还是会反复发作,最后就干脆挂了消化科,找到了我。

  • 生姜泻心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综合分析后得知“生姜泻心汤”的应用背景应该是“寒热互结”引发的“水饮内停”!

  • 蛇串疮小记 张宝华

    蛇串疮一、概念蛇串疮,中医又称“缠腰火丹”,西医称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通常在儿童时期感染,引发水痘。

  • 女性都想纳入怀中的减肥方单纯性肥胖 谢江强

    女性都想纳入怀中的减肥方单纯性肥胖,指的是非药物引起的,因个人体质、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的调理不当而导致的体重增加,且属于难以消减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