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眼中之竹茹

2024.07.03 670阅读 评论数 4 12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之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之中间层。本品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则称“齐竹茹”。本品常用别名有竹皮、青竹茹等。《金匮要略》中称竹皮;《本草经集注》则谓青竹茹;《别录》曰淡竹皮茹;《食疗本草》言淡竹茹;《草木便方》称为麻巴;《上海常用中草药》则名竹二青。

《神农本草经》曰竹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呕,温气,寒热,吐血,崩中。”

注:“主呕,温气”即呕气,“寒热”,张隐庵曰∶“此以竹之脉络,而通人之脉络也。人身脉络不和,则吐逆为热矣。脉络不和,则或寒或热矣。”“吐血,崩中”,张氏又曰:“充肤热肉澹渗皮毛之血,不循行于脉络,则上吐血而下崩中矣,竹茹通脉络,竹茹皆治之。”

早在魏晋时,竹茹就已经用于养生。如《别录》曰竹茹“主呕啘,温气寒热”,其以明确提出竹茹以止胃气上逆而治呕;后之《药性论》指出竹茹养生可清肺热。

《本草述》曰竹茹“除胃烦不眠”;《本草纲目》新增“血液妄行”。而在《化义》有“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主胃热噎嗝,胃虚逆呕,热呃咳逆,痰热恶心,酒伤呕吐,痰涎酸水,心烦燥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象,悉能奏效”。已是相当完备已。

《本草再新》总结为“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化瘀”,虽竹茹有治“血液妄行”之功,然临证用之鲜见,李频湖言之或为之药物性味推演络绎。《本草汇言》言:“竹茹,清热化痰,下气止呃之药也。如前古治肺热热其,咳逆上气,呕哕寒热及血溢崩中诸证,此药甘寒而降,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用之立安,如诸病非因胃热切勿用。"

按:竹茹有记端于《本经》,不啻于治病,魏晋后亦用于养生,依其良能佳效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今仍为常用中草药之一,其甘,性微寒,气降,清热化痰除烦而不伤气,下气止呕而不伤津,甘寒而润肺胃,洵为药养之佳品。

竹茹入方疗疾首见于《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9条:“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注:妇人新产不久,密室乳子,斯时汗多津伤,气血未复,乃乳中虚症。须留意“乳中虚”处,此非真正之虚热,而为太阳阳明合并之热,所谓之“虚”乃相对于阳明里实之大便难来言而为里虚、中虚。故尔以桂枝甘草汤加大枣解太阳之表,降冲下气而平呕逆,甘草重用在益气;竹茹,伍石膏、白薇等在清阳明里热以解烦乱。竹茹于竹皮大丸中,主清热除烦,下气,安胃止呃。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23条:“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此方即橘皮汤而重用苦温之橘皮行气和胃,以辛温之生姜暖胃化饮散寒,益以甘微寒竹茹降逆气,甘草、人参、大枣等皆味甘,能安中缓急,是故本方治橘皮汤证其哕逆剧烈而急迫者。参、草、枣之甘用,足见其适应证为胃虚所致呃逆,或呕哕咳逆者。半夏辛温,能辛化水饮,开痰涎,温而不碍脾胃,若益于本方,其治呕哕诸逆更妙。有医家临证得验,百日咳哕逆者本方亦验。上可知竹茹于橘皮竹茹汤方中,主在咳逆,能安胃降逆。

按:经方用竹茹见于以上2方,主在清热除烦,安胃降逆,化痰止咳等。本药端于《本经》,组方于《伤寒》,藉其甘不碍胃,寒能去热,性降可下气,于虚而有气逆痰热证尤宜,是故历代医家推崇备受。若《医学入门》谓:“治虚烦不眠,伤寒劳复,阴筋肿缩腹痛,妊娠因惊心痛,小儿痫口噤,体热。”《本草汇言》:“竹茹,清热化痰,下气止呃之药也。如前古治肺热热其,咳逆上气,呕哕寒热及血溢崩中诸证,此药甘寒而降,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用之立安,如诸病非因胃热切勿用。"由经方应用看窥,竹茹与竹叶性味相近,皆味甘,性平和,能清热化痰,可除烦止呕下气止呃。

附:现代医家竹茹共识。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功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主治: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及用量:6~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硝石矾石散 李华歆

    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硝石矾石散!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烧)上二味,各等分,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 高血压中药茶饮(陈鹏医生) 陈鹏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表证已解,而身犹热,咳不已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生姜人参(三两)大枣甘草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剂量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化裁:1、咳多可加橘皮;2、热甚者可加生石膏;3、咽痛可加桔梗。

  • 四物汤各家论述精选及临床应用 吴春水

    四物汤各家论述精选及临床应用吴春水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四物汤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血证立法”;“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及“妇女之圣药”等。

  • 这个中成药还能治带状疱疹! 王晨阳

    带状疱疹疼啊,能疼死人。中医将带状疱疹称为“蛇串疮”或者“缠腰龙”,认为本病多因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原因所致。今天介绍一味治疗带状疱疹的中成药。乃用六神丸外敷,配合口服中药汤剂。

  • 寒湿痹症痛难当,仲景乌头蜜主煎 张宝华

    乌头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十》:“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不知,尽服之本方能散寒除湿,除痹止痛,对寒湿痹证引起的疼痛,仲景力用乌头煎主之,足见乌头辛热散寒祛湿止痛之功弥丰也。

  • 常人对于《外台秘要》茯苓饮的认识 张宝华

    外台茯苓饮概述外台茯苓饮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常见问题解答问:外台茯苓饮有哪些作用?答:外台茯苓饮的配方为:茯苓9克、白术6克、枳实6克、橘皮6克、生姜4片、大枣5枚(擘)。

  • 近期EB病毒感染中药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高立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EBV抗体。方解所选用中药均经研究证明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 肾气丸 李华歆

    患者因虚致劳,且见腰痛,少腹拘紧,小便不畅,为精虚阳亏,可与肾气丸补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肠鸣腹泻案,方证相应5剂效。 李高勤

    倾某,男,76岁。患者住院输液治疗无效,寻诊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