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佩三仁汤治疗口臭口苦案

2024.12.17 619阅读 评论数 7 38

今年处暑前后,早晨起来总感觉口干口苦口臭,口中黏腻,小便黄,舌苔也黄腻,有时候感觉肚脐周围有悸动感,遂处三仁汤合苓桂枣甘汤。

​杏仁10 白豆蔻6 薏苡仁30 厚朴10

​半夏9 通草10 滑石10 茯苓30

​佩兰10 藿香10 桂枝15 甘草6

5付,水煎服,每日一剂

当晚喝了半副药,早晨起来顿觉口中清爽,喝了有三副的时候,舌苔转为薄白,小便也正常。

后来用藿佩三仁汤治疗几例同样口苦口臭,舌苔腻的患者,仍然获得佳效。

处暑虽说已步入秋季时节,但是湿气却仍然存在,古云“湿土之令,始于大暑,终于白露”,所以处暑时节天地之气,依然以湿为主。天地之间,湿气弥漫,人体也最易感受湿邪。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治疗湿温病的主方。《温病条辨》第43条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我的症状虽和条文不符,但总结其病机,乃湿邪为患,三仁汤最适宜不过。

吴鞠通分析湿温的表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有似伤寒,脉弦濡,则非伤寒矣。舌白不渴,面色淡黄,则非伤暑之偏于火者矣。胸闷不饥,湿闭清阳道路也。午后身热,状若阴虚者,湿为阴邪,阴邪自旺于阴分,故与阴虚同一午后身热也。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如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湿气弥漫,本无形质,以重浊滋味之药治之,愈治愈坏。伏暑湿温,吾乡俗名秋呆子,悉以陶氏《六书》法治之,不知从何处学来,医者呆,反名病呆,不亦诬乎!再按:湿温较诸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详见中焦篇,以湿为阴邪故也,当于中焦求之。

故湿温禁汗,禁下,禁润,芳香清宣为宜。

藿香、佩兰芳香化湿之要药。佩兰乃治疗脾瘅经典药。《黄帝内经》曾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即指佩兰。

《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第5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伤寒杂病论即指明,脐下悸动,乃欲作奔豚之征,其病机为水饮内停,结于脐下。故以茯苓为君,利水伐肾邪,桂枝平冲降逆,大枣既能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又能治大惊悸,且大枣则还可腹挛急甘草调中缓急。故合用之。

对于许多口中有异味,舌苔腻,湿热困阻中焦者,藿佩三仁汤是一个非常对证的方子,疗效颇佳。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高颖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鼻炎的调理 陈鹏

    今天来分享调理方法。为什么鼻炎反反复复,一换季就卷土重来?中医认为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鼻炎只是反映脏腑的能力不足的一个表现。除了肺虚,鼻炎同、也脱不开关系。调理肺脾,最简单是中药。

  • 肾病综合征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状群。依据这些肾病综合征特有的表现,就可以明确诊断。(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肾病综合征大抵属于中医学“水肿”“肿胀”范畴。

  • 失眠医案膏方整理3 谢江强

    医案81梁某,女,72岁。百乐眠胶囊,每次4粒,每天2次口服,连服15天。以天麻钩藤饮滋水涵木,平肝潜阳,阳入于阴则能眠。医案82徐某,男,37岁。肾水亏少,肝血不足,肝阳上亢则血压高,以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降血压。

  • 为什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特别难治? 于军

    今天上午门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有四位,年龄从66岁到76岁不等。约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60岁以上的患者中约65%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70岁及以上的患者中则高达75%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疲劳综合征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疲劳综合征的膏方调理1.补气膏:肺脾气虚型《中医进补膏方》。饮食有节,戒烟酒;劳逸适度,动静结合,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减少慢性疾病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有利于虚劳的康复。

  • 小儿医案二则(1) 王建飞

    小儿案一:2023年11月26日胡某,女,10岁,初诊。处方:蜜麻黄6g生桂枝10g炙甘草10g苦杏仁10g桔梗15g橘络5g生石膏15g生姜10g大枣10g5剂代煎。于昨日洗澡洗头后症状又再次加重,发热。小儿案二:2023年11月26日钮某,男,11岁,

  • 脉法新悟(八) 陈玉佳

    案30:农民潘左,耕作弯腰,致腰椎间盘突出,右侧腰臀及下肢酸痛,服独活寄生汤,寡效。后经整脊推拿,症状加重,右下肢刺痛麻木,为火烧样刺痛,已不能屈膝行走,小便短黄。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骨质疏松症防治 张宝华

    骨质疏松症可影响全身骨骼,但最常见于脊柱、髋部和手腕等部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红斑狼疮辩证论治 张宝华

    中医认为,红斑狼疮属于“阴阳毒”、“蝶疮流注”等范畴,其发病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本病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辩证论治。

  • 脉法新悟(一) 陈玉佳

    中医四诊,“望诊”最神,而“脉诊”最难,“问诊”最实用,“闻诊”作用最有限,我称之为“四最”。针灸、推拿、牵引均无效。前医开补中益气汤、生脉饮亦无效。“闻诊”之用,无异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又只见一斑。此病案,实在是展示脉象之理,望诸位自行体悟,以求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