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骼关节损伤

2021.07.24 38阅读 评论数 0 0
骶骼关节损伤骶骼关节由于外伤、劳损等因素,致关节周围撕裂,滑膜嵌入甚至骶骼关节产生解刨位置的移动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即称之为骶骼关节损伤,骶骼关节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妇女。
【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症状:骶骼关节损伤的症状表现与损伤后的局部病理改变有关,有仅表现为局部症状,有表现为梨状肌损伤和腰骶神经干受刺激的症状,有表现为盆腔自主神经受刺激症状,以上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混合出现。
①骶骼关节局部症状:表现为患侧骶骼关节的酸胀或不适,腰骶部酸软乏力,需经常换坐姿或站立的重心有时兼有患侧下肢牵涉痛、麻木,以及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性痛或触电感,翻身起坐和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咳嗽、打喷嚏时患侧下肢放射痛明显,有的患者自觉下腰部隐痛乏力,患肢有缩短感和酸胀、麻胀、怕冷等。
②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的症状:表现为患侧下腹部胀闷不适和深压痛(女性易误认为附件炎)肛门有急胀感,大便习惯改变(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多),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阳痿、痛经等。体征:急性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腰脊柱侧畸形(向健侧凸),患侧竖脊肌痉挛,骶骼关节压痛,叩痛并往同侧下肢放射,两侧骼后下棘不在同一水平线,患侧“4”字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受限,慢性患者,只有关节局部的钝厚及压痛,患侧臀大肌和下肢肌肉可有肌肉松弛或萎缩。
(3)辅助检查:X线检查腰骶椎正位上可见患侧骶骼关节骨质密度增高或降低,两侧关节间隙宽窄不等。斜位片可见患侧关节间隙较健侧宽(正常关节间隙平均值为3mm),其高低不平关节面排列紊乱,失去关节面凸起部和凹陷部之间正常的排列关系。诊断要点:有急慢性腰腿痛病史或外伤史,并具有程度不同的坐骨神经痛、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骶骼关节炎症的一种或多种临床表现和相应体征。

(2)骶骼关节位置错位的确定
①骶骼关节后错位:局部触诊有患侧骶骼关节压痛或叩痛,局部组织较健侧隆起,患侧骼后上棘(或下棘)较健侧偏下:“4”字试验患侧阳性,骨盆平显示患侧骼后下棘偏下,患侧闭孔变小者,可诊为骶骼关节后错位。骶骼关节后错位以左侧多见。
②骶骼关节前错位:局部触诊有患侧骶骼关节压痛或叩痛,局部组织较健侧凹陷,患侧骼后上棘(或下棘)较健侧偏高“4”字试验患侧为阳性,骨盆片显示:患侧骼后上棘较健侧偏高,闭孔较健侧小,可诊断为骶骼关节前错位,骶骼关节前错位以右侧为多。
【治疗】:
一、辨证论治(中药内服):血瘀气滞:扭伤后,腰骶部疼痛骤作,剧烈、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受限,转恻步履困难,舌红或紫暗,脉弦细。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方药:和营通气散(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验方)组方:全当归90克、丹参90克、香附90克、川穹30克、延胡索30克、青皮30克、生枳壳30克、制半夏60克、木香15克、大茴香15克、上药共为细末吞服,每日2次,每次1.5克,温水送服(餐后)
气虚血凝:腰骶部拘急不舒、疼痛隐隐,活动不利,时轻时重,腰肌板硬,舌质暗红,脉弦细或涩。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医林改错》)组方:黄芪30克、当归6克、赤芍6克、地龙3克、川穹3克、红花3克、桃仁3克、白芍9克、熟地9克,若疼痛较重者可加入全蝎9克(研末冲服)、制草乌6克、桂枝9克。


气血两亏:腰骶部疼痛,痛连臀腿。遇劳则甚,动作不利,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脾胃论》)
组方:黄芪20克、柴胡12克、白术12克、当归15克、川穹15克、甘草6克、熟地15克。

肝肾亏虚:腰骶隐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痛软无力,喜按喜柔。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阳痿或早泄,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失眠遗精,舌质红,脉弦细数。
①阳虚者治法:温补肾阳方药:青娥(《和剂局方》)组方:杜仲480克、补骨脂240克、胡桃20克、蒜120克
②阴虚者治法:滋阴补肾方药: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方:熟地黄15克(酒蒸)、龟板(醋灸)15克、黄柏(炒褐色)10克、知母10克、猪脊髓(蒸熟)适量。

二、中药外用:外敷(七厘散)以田三七、乳香、血蝎、生黄岑、生黄柏、桂枝、鸡血藤、冰片、肉桂等。
功效:活血化瘀、消炎消肿、止疼镇痛主治:骶骼关节损伤穴贴《镇江膏药》 《杨氏疗法》功效:芳香透骨、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温筋散寒、补肾壮骨之功效。
主治:骶骼关节损伤

三【典型病例】:熊女士,54岁,干部,于2016年10月8日初诊:患外伤型骶骼关节损伤七年,经多方治疗未愈,左臀部酸痛难受,经MRI检查:L5/S1轻度椎间盘突出症,舌红脉弦细,经内服和营通气散1×30剂,外敷七厘散1×30次(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消炎消肿、止疼镇痛之功效,2016年12月7日复诊主诉: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自如又似补阳还五汤(散)内服40天,穴贴镇江膏药 杨氏4号疗法40天,2017年2月13日电话随访患者已告痊愈,正常外出和运动。

蒋女士,37岁,工人初诊2018年3月15日,自诉骶椎疼痛三年,曾因骑电动车摔伤过,当时不感疼痛,一个后腰骶关节剧痛难忍,弯腰抬腿无异常,经MRI:腰椎轻度膨出症,患者手足不温,遇劳更甚,腰肌痛软无力,舌质淡,脉沉细似温补肾阳丸(杜仲480克、补骨脂240克、胡桃20克、牛膝480克、田三七240克)共为水冷丸一剂,每日服用3次,每次(餐后)服用4克(约40粒)即可。再外贴《镇江膏药》 《杨氏4号疗法》具有补益肝肾、温中散寒、强筋壮骨、活血化瘀、消肿消炎、止疼镇痛之奇效,2018年4月28日第二次复诊已告基本痊愈,又似补阳还五丸服用30天(一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约50粒)饭后温水送服,后两次电话随访已告痊愈。

四【体会】:祖国医学对骶骼关节损伤就有身深厚的研究隶属于痹症范畴。本病初起均与外伤或劳损,之后又和肾精亏虚、骨骼空虚、筋骨失养、寒凝湿阻、脉络不利、气血不畅、关节损伤,祖国医学:“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寒凝气滞、瘀阻脉络故和营通气散、补阳还五汤为内服主方具有活血化瘀、温筋散寒、消炎消肿为先期治疗,补肾益精、养随固元、强筋壮骨、柔肝补血为后期巩固疗程,同时外敷七厘散和《镇江膏药》 《杨氏疗法》融为一体,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辩证施治,以求治本。
 杨家强主任撰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医案44王某,女,63岁。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虚实并治。医案45蔡某,男,55岁。

  • 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李新明

    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并发症方面。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 吴春水

    本文刊登于《民族医药报》2023年12月29日第52期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作者/吴春水1.罗布麻降压片方由罗布麻、夏枯草、钩藤、珍珠母、泽泻、菊花、牛膝、山楂组成。用于肾虚肝旺之高血压症。亦用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的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等。

  • 小建中汤 李华歆

    ——约·罗斯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建中汤!小编觉得“小建中汤”其实是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 小柴胡汤(2) 李华歆

    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张某某,男67岁。既往有肺结节,反应性关节炎,颈椎病,脑梗等病史。观其面暗,舌暗,舌下瘀滞,苔白厚中黑,正是痰饮于内久矣,当下复有风寒叩表,不可不兼顾之,且有血淤之象,依仲景方法,外解风寒,内化水饮,兼及血淤。

  •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 夏耀飞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胡某某,女,7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罗堡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结果:2023年8月13日电话随访,服用上方3付后肿胀明显减轻。

  • 现代中医认识的桂枝甘草汤 张宝华

    桂枝甘草汤一、概述桂枝甘草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桂枝和甘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