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一起学习实践脉学

2022.04.24 1011阅读 评论数 2 7
原创 黄杰熙 经典宗壹

2022-04-20 17:57

实践脉学是山西黄杰熙老师在家传脉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以伤寒杂病论为例证来说仲景脉学,把浮沉虚实滑数缓大为八纲,分为十几种脉,简单易学,值得细细品味,以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脉学吧。整理来源网络,不免有错误之处,望指正。

上 篇 绪 论
一、脉 诊 起 源
古代医家与疾病作斗争,首先必须探明人体生理与病理的规律性,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发现了脉诊的重要性,在无文字记载之前,则是口授相传,不断实践总结,既有文字之后,必然借这项先进工具予以记载。战国到秦汉时,写成的最早医书《内经》里首先发现人体血液循环,是能通过心肺不断呼吸搏动而成。血液循环是从动脉血管流出和从静脉血管回收。所以有“阳血”、“阴血”之分。祖国医学在二千多年前就有此发现,论断又如此准确无误。若与西洋医学相比,英国哈维氏在公元1682年(明崇祯元年),才发现心脏的作用是维持血液在体内的循环。就是这点知识,他花费了7年的功夫,才得到明而公开发表。如他能广查国际资料的话,又何至于浪费这样多的时间呢!

任何科学技术,都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脉学也不例外,上古即有脉书,出于现存本《内经》之先,如《素问·示从容论》所云:“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可惜失传了。

首先来正一正名,为什么要取“脉”字作名,按脉字字义是派、是永,意思是人体血液流于经络脏腑身躯百骸之间,支分派别,周流无滞便可永年。《素问·五常政大论》:“升明之纪,其物脉”,就是这个意思。具体说脉又是什么呢?《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经脉篇》:“脉为营。”《灵枢· 决脉篇》:“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由此可知,脉就是血脉管,靠气为动力以行。所以说人体内动脉跳动的快慢强弱,是与心脏的搏动强弱和气血多少、正邪进退有密切关系。血多气足,血管自然充胀跳动有力,反之,血管必然扁踏跳动无力,此则最易察知,也便于实验。进一步根据所在部位的距离远近和物理变化的位置、形象,可以测出人身疾病的位置情况,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及正邪进退。《内经》就是根据以上这些原理,首先突出人体上中下三部九候法来的(即遍诊法),同时又定出两手寸口三部九候法(即独取寸口法)以为补充,两种脉诊法并存,互为补充,互相竞争,在实践检验过程中,淘汰了繁琐的遍诊法,肯定了独取寸口法。简便易行的独取寸口法,就是这样开始发展起来的。后来秦越人扁鹊所著《难经》,就是以“青出兰而胜于兰”的气魄继承发扬《内经》的,在诊法上提倡独取寸口而去掉遍诊法,脉学由发生发展走过漫长的道路,由此开始定形而昌明,故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到东汉末年,临床实践医学大师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云:“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根据《内经》、《难经》理论,以脉证并治为主,定立篇名,脉义以独取寸口诊法为主,对脾胃病有时参用人迎(颈结喉旁动脉)、跌阳(足跗冲阳穴),对妇女病有时参用少阴脉(足内踝后太溪穴)诊法。笔者之经验,凡仲景所言“人迎”或“跌阳”脉,注意诊右手关脉亦甚准确。所得“少阴脉”,诊两尺脉同样可靠。当然,如果两手无脉,还得诊头、颈、腹和足,始可定脉证是否相符,方为全面。

自上古之《脉经》早已失传,东汉时涪翁所著之《诊脉法》又不可得。现在可寻的最早脉书要算晋·王叔和所著之《脉经》了,此书继承了晋以前之脉学,肯定了寸口三部九候法之成果,系统地阐述了24种脉形,并突出以脉定证,行之临床,验证多为可靠,大纯小疵,是-部脉学开山好书。之后脉书渐多,又多继承与化繁为简之著,发明无多,故有“脉决”出而《脉经》废之论,又有《濒湖脉学》出而“脉诀”废之议。

但以笔者临床实践分析研究所得,脉学以《内经》《难经》《脉经》三书最为可靠,留心实验50余年,经过千百次苦心思考,开始真正有些心得,并有新的发现。所以笔之成书,名曰《实践脉学》,采取简便易行的方法写成,俾学者易于入门。

本书选自黄杰熙所著《实践脉学》,仅供大家学习,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宗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出现6个症状,你可能“阳了”,新冠病毒“潜伏”体内,请重视! 吴春水

    免疫系统在药物协助下,与病毒拉锯。准确及时预知自己“阳了”,才能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在“阳了”到“发病”这段时间,就是新冠病毒潜伏期。

  • 正确选药中成药 吴春水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成药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根据中成药的适应证,对病用药也是正确选药的方法之一。准确使用对症的中成药治疗,以解除某些突出的症状、缓解病痛,也是正确选药的方法之一。

  • 入冬后,让孩子多吃这三白,提高免疫力少生病 吴春水

    入冬后,让孩子多吃这三白,提高免疫力少生病这段时间各地都袭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寒潮,入冬后疾病多发,家有萌娃不仅要注意给孩子增衣保暖,还要让宝宝快速提高免疫力,避免遭受疾病的侵扰。食补胜过药补,让孩子多吃这“三白”,是增强免疫力的关键。

  • 如何保证身体阴阳平衡呢? 吴春水

    所谓吃要讲究阴阳平衡。要强调的是,中医锻炼的目标并不是减肥以保持身材,更多的是追求身心的愉悦平衡。

  • 山药煲靓汤,居家也可以补脾养胃、固肾益精 吴春水

    山药煲靓汤,居家也可以补脾养胃、固肾益精提到山药,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作为一种常见食材,山药无论是煮着吃还是炒着吃,都非常的美味。山药入肾,可以补肾纳气。将山药去皮,切段,放入锅中蒸熟,然后蘸白糖食用,清鲜绵软,香甜可口。

  • 更年期综合征的分型辨治 吴春水

    本文刊登于《民族医药报》2022年11月4日第44期更年期综合征的分型辨治作者:吴春水更年期综合症,中医亦称“经绝前后诸证”。

  • 治疗慢性胃炎对症煮药膳 吴春水

    治疗慢性胃炎对症煮药膳文/吴春水中医将慢性胃炎具体的划分成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亏虚型三大类,治疗时对症下药。药膳也是治疗慢性胃炎的中医疗法之一,因此同样要对症下药。吃肉饮汤,常吃有效。

  • 药补不如食补!“天然养生食材” 吴春水

    来源公众号:中国中医温馨提示:此文仅从养生角度给出建议。若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谨遵医嘱。

  • 气大伤身,推荐一款“解气”茶 吴春水

    气大伤身,推荐一款“解气”茶《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可见生活中的许多疾病都与“气”有关。常言道“气大伤身”,到底情志失调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 也说栀子 吴春水

    栀子苦寒,善清三焦之火,善治头面五官各类火毒上攻。自古以来,人们运用栀子的苦、寒药性来治疗三焦湿、热症候。进一步说明了栀子是依赖其“可升可降”的药性特点来清泄上、中、下三焦之热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