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医案分享

2024.01.03 937阅读 评论数 5 11

关于小儿抽动,西医学称之为抽动障碍。中医以肝郁脾虚之证较常见。

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弄眼、吸鼻子、撅嘴、摇头耸肩、扭颈、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等。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或加重。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若不及时中医中药干预,儿童抽动症病程拉 长,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附中药治疗病例一则)


患儿男,7岁, 2023812日初诊3 年前出现眼抽动,现嘴角抽动明显,咽红痛,大便时干时溏,流鼻血,纳可不运化,常腹痛,面部嘴角积食斑。舌红苔白。

诊断 :小儿抽动症(肝郁脾虚证)

治则 :疏肝健脾  消食化滞

处方 :生地黄  山药牡丹皮 连翘  陈皮 焦神曲  茯苓 炒白芍  甘草 麸炒白术  炒鸡内金 木香 砂仁

20238 19二诊 ,患儿抽动明显减轻,但易乏困,情绪易怒,仍偶有腹痛上方去茯苓、木香,加茯神,北柴胡,麸炒枳壳。

20238 26三诊,患儿抽动无,面部积食斑已褪至不明显,大便正常,情绪稳定。处方:上方去麸炒枳壳,加醋香附。

嘱患儿家属:

1.莫在小儿跟前提类似" 眨眼"等字眼,以免间接提醒孩子;

2.家长适当控制情绪,莫在小儿跟前大发雷霆或给孩子太大压力;

3.控制小儿看电子产品:电脑、电视、平板、手机等;

4.尽量让小儿早入睡,勿熬夜。

(温馨提示:今年小儿抽动及多动会呈现上升趋势,因在过去的一年里,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及新冠各种病毒,导致孩子们用药较多,损伤肝脾。记得适时调理肝脾,增强体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娟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猪苓汤治脑梗后失眠伴小便不利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伤寒论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 紫石寒石散 李华歆

    ——培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方子——紫石寒食散!紫石寒食散紫石英十分白石英十分赤石脂十分钟乳(碓炼)十分栝蒌根十分防风十分桔梗十分文蛤十分鬼臼十分太乙余禹粮(烧)十分干姜四分附子四分桂枝(去皮)四分上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

  • 慢性肝炎简要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

  • 中年妇女便秘一例 赵龙

    马某,女,43岁。一般四五天,在酵素的作用下,能解。性格稍急,平时无其他不适。诊断,脾气阴不足,肝疏泄失常。服完后,在不用其他药的基础上,一两天均能自然排便,量,色,质,均比较正常。

  •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症状体现在运动障碍,具体表现为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以及运动迟缓等,部分也可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

  • 老年性皮肤瘙痒 谢江强

    老年人皮肤瘙痒尤以血虚生风,风燥不能濡养肌肤为主要原因。

  • 头晕原来因痰湿,温阳利水身清爽 代民涛

    患者,女,60多点。患者是来看头晕的。这正对应仲景爷爷在《金匮》痰饮篇记载的“其人背寒冷如手大”。仲景爷爷也在《金匮》中给了我们治痰饮之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治疗眩晕,仲景温阳利水,利水治标,温阳固本,痰湿所致眩晕可除。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3 谢江强

    医案28朱某,女,78岁。以归脾汤益气养心敛汗,药证合拍,服药两剂汗止,结代脉亦减。时隔1年,汗证又现,且心悸,大便干燥,再从归脾汤加减图之。医案29冉某,女,28岁。故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肝火降,心火减,汗可止。

  • 慢性胃炎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