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膏

2024.05.31 21阅读 评论数 1 0
桂枝膏药物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90g,大枣20枚。加减: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恶寒重者,重用生姜;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易感外邪者,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汗出较多,平素动则汗出者,加黄芪、麻黄根、生龙骨、生牡蛎益气敛汗;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营卫俱弱见身痛、脉沉迟,加人参补益气阴;卫阳不足见恶寒明显,增加桂枝、甘草用量,或加附子温阳通络;营气虚甚,再加当归、丹参、生地补血;卫虚肺滞,见鼻痒流涕者,可加黄芪、防风、苍耳子、辛夷益气祛风、宣通鼻窍;鼻塞流清涕者,加苍耳子、辛夷宣通鼻窍;鼻痒甚嚏多者,加蜈蚣、全蝎、地龙、蝉衣搜经络顽风;鼻塞头痛甚者,加麻黄、细辛发汗解表;多色白者,加白前、陈皮、茯苓、法半夏祛湿化痰;痰白难咯者,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痰中带血丝者,加仙鹤草、麦冬滋阴活血;恶心呕吐者,酌加法半夏、陈皮和胃止呕;纳呆者,加神曲、谷麦芽健脾消食;久利者,加白术、茯苓化湿止泻;便秘者,重用芍药;头痛者,加白芷、藁本祛风湿;头痛甚者,加乌蛇、僵蚕搜风,并可加乳香、没药、川芎活血止痛;巅顶疼痛甚者,加藁本、吴茱萸引药上行于厥阴经;颞侧头痛者,加细辛、白蒺藜、白芍引药入少阳经;项背疼痛甚者,加葛根、羌活引药入太阳经;四肢疼痛者,加羌活、独活祛风湿,通经络;上肢痛甚者,加桑枝、羌活引药上行;下肢痛甚者,加独活、牛膝、五加皮等引药下行;肾虚腰背痛者,加桑寄生、牛膝、独活补肾壮腰;皮疹、丘疹、紫癜时,改白芍为赤芍,或赤白芍同用,加防风、蝉蜕、生地黄、川芎等祛风、凉血、活血之品;肌肉冷酸麻木者,加黄芪、地龙、炒僵蚕、蜈蚣活络。制作方法:先将生姜熬成汁,其余各药煎沸,滤汁3次后加入姜汁,再煎熬,浓缩即成膏。贮瓶备用。服用方法:口服。1次15g,1天2次,白开水冲服,可连续服用。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临床应用: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及营卫不和证。以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为辨证要点。可用于营卫不和之调理膏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感冒、流行性感冒、经期感冒、不明原因发热、长期低热、绝育后长期低热、更年期综合征烘热汗出、经行发热、肿瘤术后或放疗后的发热、糖尿病人汗出异常、自汗、盗汗、头汗、腰汗、半身汗出等;以胃脘疼痛或脘腹疼痛,痛势绵绵,遇寒引发或加重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痢疾等;以畏寒、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为主要表现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压等;以绝对或相对的气虚血弱为表现的妇科疾病,如痛经、经行后期、经行身痒、经行浮肿、崩漏等月经病,妊娠时的恶阻、水肿、癃闭、滑胎,产后的发热、自汗身痛、恶露不绝、便难、乳汁自出,人流或绝育术后的低热和更年期综合征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痛证,如腹痛、胁痛、睾丸痛、颈肌劳损、肩肌损伤、急性腰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病、梨状肌综合征、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胫骨结节骨骺炎、糖尿病神经性痛等;可以治疗皮肤病,如多形性红斑、冻疮、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皮炎、蛇皮癣、过敏性紫癜等;以身体羸弱、肌肉无力、动则易汗、食少、面色无华为主要症状的儿科疾病,如小儿厌食症、遗尿症、多动症、地图舌等;还可治疗虚劳综合征、暝眩、慢性阑尾炎、过敏性鼻炎、无脉症、痿证、奔豚气、遗精、梦交、阳痿、失眠、多寐、健忘、脱发、癫痫、偏瘫、交感神经紧张症、耳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眼肌麻痹等疾病。本膏方以“桂枝汤”为基础,中风表虚证并非寒冷季节所独有,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夏季天气炎热,汗出当风,或突进空调环境,则易为风寒之邪所中,外感较为常见,桂枝汤可谓夏令好冷饮而得表证者的第一方。在治疗中风表虚证时,桂枝汤在于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为1:1;对于发热或汗出的病证,如果是以阵发性为特点,应遵循“前其时”的用药原则,即在下一次发热及或汗出之前服药,可提高疗效;桂枝汤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对于便秘不能使用泻药,也不能过多用润肠药,误用即见腹泻;便溏不能用收涩药,也不能过用温补药,误用则又使便硬难解,此类患者最适合用桂枝汤治疗,体现了桂枝汤对胃肠蠕动的双向调节作用,纳呆食少也是桂枝汤治疗的指针之一;桂枝汤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时,出现以“胸满、胸闷”、“心悸”为主证时,严禁使用芍药。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 谢江强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尽管服用膏方的对象不同,又有体质、病情的差别,但膏方的总体要求是以平和为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切合个体,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继续服用膏方不仅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之症经久难愈。因此只有当新病痊愈,才能继续服用膏方。

  •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谢江强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口尝有“砂粒感”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

  • 秋日海棠小悟 陈鹏

    秋日海棠的小悟文/陈鹏2024.1.9平常神仙打架,花草遭殃。所以就更加喜欢秋海棠的淡雅从容,在寒风中很多花都枯萎,只有她在那里,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实在是太惹人怜爱。

  • 性激素六项:助力医生精准诊断 崔国宁

    本文将介绍六项常用的性激素检测指标,并详细阐述它们在医生诊断中的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性激素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以确保准确性诊断。

  • 怕冷十年病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7月14日吉某,女,51岁,初诊。颈肩僵硬,不容易出汗,手脚冰凉,怕冷怕风,全身游走性阻塞感两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卫阳失助则怕冷怕风,寒邪痹阻则不容易出汗。2023年9月8日四诊全身阻塞感仍存在,口中吐冷气好转,手脚冰凉改善。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见咳而上气,咽堵胸满,发热甚轻者。可与加减半夏厚朴汤。半夏15克、厚朴12克、紫苏叶6克、紫苏子6克、杏仁9克、茯苓9克、桔梗9克、生姜9克、陈皮18克、瓜蒌15克、大枣10克水600毫升,水煎300毫升,150毫升,日两次温服。本方可以降气化痰。

  • 发热伴咳嗽咽痛乏力汗出4天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男年龄:24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6日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咽痛4天。《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 小儿的一些常见病和用药经验分享 曹雪盼

    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热退后恢复也较快,但发热过久或过高,可对机体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在婴幼儿可引起惊厥,应及时处理,积极查明病因。本病最常见于中医学伤寒、温病的病程中。

  • 感冒后头晕3天,针药结合速愈 宗琪

    患者:宋某某性别:女年龄:28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4日主诉:感冒后头晕3天。治疗效果:患者述当时针灸上后即感头晕减轻,症状好转,12月5日回访头晕好多了,纳増,精神佳。

  • 附子的临床用法变化 崔国宁

    附子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温阳散寒、祛湿止痛、化瘀止血等。附子主要以其活血化瘀的作用而闻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寒症疼痛等疾病。下面将介绍几个含有附子的方剂,并探讨其临床用法的变化。总的来说,附子的临床用法发生了许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