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2023.08.20 240阅读 评论数 2 6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眼下大家都热衷的话题,进补。
但补,也要补对。我们讲进补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要先分清体质,无非就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那有朋友就说了,如果是气血阴阳都虚,都有不足呢?
给大家讲一张方子。
方子的主人叫王学权,王学权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王孟英一定有不少朋友听说过,玉灵膏就是出自王孟英之手。王孟英出身于清嘉庆十三年,家中世代行医,算起来,王学权当是王孟英的曾祖父,虽然不如王孟英那样声名在外,但医术也是相当精湛的。
王学权写了一本书叫《重庆堂随笔》,书里面记载了一张方子,叫燮(xiè)理十全膏。
燮有调和的意思,所以燮理可以理解为调理,调理什么呢?气血阴阳,用他自己的话说"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原方是熬成膏来服用,也可以简单一点:人参(党参)、炙黄芪各9克,白术18克,熟地24克,归身、白芍、川芎各6克,炙甘草3克,以上药材用水煎煮,煮好以后,把鹿角和龟板打成粉,每次取鹿角粉、龟板粉各1-2克,用汤药冲服,一天2次。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
我们看人参、白术、甘草,如果再加一味茯苓就是四君子汤,古人喜欢把温文尔雅的人称为君子,四君子汤至温、至和、至刚、至正,不正暗合了君子之意么?
四君子汤是补气第一方,只不过这里把茯苓换成了黄芪,进一步增强了补气的作用。
我们知道人参补气是很厉害的,既然已经有了人参,为什么还要加黄芪?人参补气,偏于补五脏之气,它是往里走的,能走到很深的地方去。黄芪补气,既能往里走,又能往外走,往里可以走到脾肺,往外可以走到肌表,把药性疏布到皮肤表面,中医把它的这一作用归纳总结为固表。
既然有补气第一方,那便有补血第一方。补血第一方是哪个?四物汤。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把这四味药拎出来,放到一起叫四物汤。它喝下去以后能让身体里的血一点点满壮起来,就像给车子加满油一样。
四君子汤再加上四物汤,气血双补。
紧接着又用了两味血肉有情之品来补阴补阳,分别是龟板和鹿角。
鹿在睡觉的时候,它是盘在一起的,鼻子刚好对着尾闾,尾闾是尾椎骨的末端,也是督脉的起点,鹿的这一习性可以帮助它通督脉,督脉又是阳气之海,所以鹿的阳气也是很足的。鹿角长在鹿的头顶,自然是阳中之至阳。
如果讲的再具体一点,鹿角最先冒出来的时候叫鹿茸,鹿茸一直长一直长,长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长了,这就是鹿角,鹿茸毛茸茸的,很好摸,鹿角就干瘪了许多,骨化的很厉害。鹿角每年都会脱落一次,然后再长出一对新的。这个脱落的鹿角,中医拿过来就可以入药。
像水牛啊,羚羊啊,也都有角,但它们的角都没有这个劲头,反倒是带点寒凉,可以清热。只有鹿角,脱落生长,脱落生长,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说明鹿角的生命力是很旺盛的,而这样旺盛的生命力靠的是什么,是阳气,鹿角生长的过程就是阳气往外发的过程。
鹿可以通督脉,龟呢能通任脉。督脉在背部,任脉在腹部,主一身之阴。乌龟老喜欢把头缩起来,缩到龟壳里,一动不动,它在干嘛,在静养,在通任脉,任脉在它的腹部,所以乌龟的阴气是比较厚重的。龟板是乌龟腹部的甲壳,是阴中至阴之物。
在古人看来,龟和鹿都是有灵气的动物,"鹿禀乎刚健之用,动而补阳通督脉;龟禀乎柔顺之体,静以滋阴通任脉。八味合二胶,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我们知道气血阴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气虚有哪些表现?老是乏力,不爱动弹,讲话声音低微,走几步路就气喘,这是气虚。在气虚的基础上如果有了寒象,出现了手足不温啊,夜尿频多啊,大便稀溏啊,再有就是不能吃生冷的食物,一吃就拉肚子,就是气虚开始向阳虚靠拢了。
气和血也是会相互影响的,气血不分家嘛。血虚有哪些表现?面色苍白,蹲下去再站起来容易头晕,容易受到惊吓,突然的响动会让心脏受不了,会怦怦乱跳,这是血虚。血液是阴液的一部分,血虚再往下发展就是阴虚。五心烦热是阴虚的典型症状,包括手心、脚心,以及胸口这一块老是莫名其妙的发热,然后心里头又很烦很烦,这种现象到了下午和晚上尤其明显,还会影响睡眠,会盗汗。
如果说觉得自己哪哪都虚,就可以用这张方子来调理。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韦毓安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运气方(3) 曹雪盼

    紫菀.炙桑白皮黄芪地骨皮炒杏仁白芷甘草(炙)3.六丙年川连茯苓汤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痛,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

  • 运气方(2) 曹雪盼

    五之气,阳明燥金加临阳明燥金,民病皮肤寒气及体。初之气,乃阳明燥金加临厥阴风木,民病寒,于右胁下痛。终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太阳寒水,此下水克上火,民病瘟疠。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 运气方总结(1) 曹雪盼

    静顺汤治辰戌之年,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方解按《内经》运气篇,"太阳司天,寒淫所胜。终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太阳寒水,此下克上,民病温。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所谓平其上者,司天之气,主上半年也。

  • 药性赋2 曹雪盼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详论药性,平和惟在。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紫河车补血,大枣和药性以开脾。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 一方三味药,一通一补一消,治耳呜真奇妙。 韦毓安

    第一种是因虚而鸣。耳朵里头被气机堵住,耳窍不通畅了,也会鸣响报警。中医讲,九窍要通,通则无病。有一个治疗痰湿耳鸣的小方子,出自《山西中医》杂志,方子也很简单,只有三味药,白术,泽泻和石菖蒲。其中,炒白术15克,泽泻30克,石菖蒲15克,水煎服。

  • 卫分证的邹议 曹雪盼

    另一方面发现在临床中,很少见纯粹的伤寒太阳表证或者卫分证,更多的患者见恶寒发热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的,我们更多考虑用辛味辛平的药物来疏风透邪即可。

  •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思考 曹雪盼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学的核心辨证之一,由叶天士首先提出,后经诸多大家完善,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所了解的样子。卫气营血相当于是从表入里而三焦辨证相当于从上到下,临床辨证往往两者相互结合运用才能更好的了解疾病的一个发展过程。

  • 三年化大疫粗见 曹雪盼

    三年化疫理论粗见:"class=""_width="388px"crossorigin="anonymous"alt="图片"data-fail="0"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color:currentc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