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太阳病2太阳腑证

2024.06.03 664阅读 评论数 2 6

I太阳之经、腑、气

一、太阳之经
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低腰,络肾属膀胱。
2.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循至肩,从缺盆下行络心,属小肠。
二、太阳之腑
1.足太阳膀胱:水腑—主藏津液,职司气化
2.手太阳小肠:火腑—主受盛化物,泌别清 浊而渗入膀胱
三、太阳之气
太阳的功能,即太阳气化,是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经的生理,“统营卫而主表”。

II太阳膀胱腑

《黄帝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所以,膀胱是津液之府,是水府。
一、它强调的不是膀胱,而是膀胱之所存的津液;
二、强调津液必须在太阳的作用下才能气化运行全身,所以水府与太阳相连,昭示了水与气化(太阳)的密切关系。一个水、一个气化(太阳)。

膀胱腑,位于下焦,和肾相连,它有气化的功能。它的气化功能包括了两个方面:
1.化生阳气: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膀胱的气化产生阳气,这种“太阳之气”通过太阳膀胱经,通过三焦,向体表输布,有温养体表,调节体温,防御外邪的作用。《黄帝内经》“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2.参与水液代谢:
⑴排除废水,也就是说人体多余的水液,通过膀胱的气化,排出;
⑵二是化生津液,通过气化,化生津液,并且使津液输布上承。所以太阳膀胱受邪,容易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口渴、消渴、渴欲饮水、烦渴等症状。

III伤寒蓄水证——五苓散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小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口吐者,五苓散主之,名曰水逆。(74)



《伤寒论类方》:小便不利而欲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
膀胱为太阳经之府,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府,膀胱气化不行,与水相结,而成蓄水证。
故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解表。
蓄水是邪人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

【组成】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去皮)
【服法】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病机】膀胱气化失常,水湿内停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通利小便;
白术:甘苦温,健运脾土,燥湿利水;
桂枝:辛温通阳,化气行水,温通膀胱水道,兼以解表散邪。
白饮和服…多饮暖水”:有和胃气,助胃阳,辅助五苓散以助正祛邪。

IV伤寒蓄血证——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多由太阳病不解,瘀热随经,内结膀胱所致;或者外伤所致膀胱蓄血证。
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如狂)而无小便不利。

伤寒蓄水与蓄血证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小便不利


【组成】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枝二两(去皮)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服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病机】膀胱气化失常,水湿内停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桃核承气汤—临床运用

1.治疗皮肤病,如过敏性紫癜及其他皮肤病。“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主要用于治疗淤血所致皮肤痒抓至出血舒服的患者。
2.脑出血及脑出血后遗症
3.经期烦躁不安,乳腺增生
4.功能性左下腹痛。“左主血,右主气”。左下腹痛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考虑淤血。
PE:左下腹压痛。
5.外伤导致膀胱出血。术后夜间烦躁如狂。
有报道,精神分裂症、胞宫蓄血、小肠的瘀血、瘀热积在小肠都用桃核承气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是很好的泄热、化瘀的方子。本方对农药中毒所致的精神失常有良好效果。有人用本方治疗脑震荡,脑外伤后遗症,脑挫伤,脑外伤性瘫疾,脑外伤性癫痫等有佳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训景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怕冷十年病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7月14日吉某,女,51岁,初诊。颈肩僵硬,不容易出汗,手脚冰凉,怕冷怕风,全身游走性阻塞感两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卫阳失助则怕冷怕风,寒邪痹阻则不容易出汗。2023年9月8日四诊全身阻塞感仍存在,口中吐冷气好转,手脚冰凉改善。

  • 颞下颌关节紊乱一案 曹雪盼

    古语云:治病当如覆杯之效如汤泼雪如果对症则可以达到一剂见效的效果当然该患者初病病情不深故取效较快。

  • 发热伴咳嗽咽痛乏力汗出4天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男年龄:24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6日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咽痛4天。《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 张宝华

    同时需注意孕妇禁用,如有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四物汤各家论述精选及临床应用 吴春水

    四物汤各家论述精选及临床应用吴春水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四物汤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血证立法”;“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及“妇女之圣药”等。

  • 中医治疗腹胀的临床经验案例分享 崔国宁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常伴随着腹部不适、胃胀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药在治疗腹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例中医治疗腹胀的临床案例,探讨中医药在缓解腹胀症状中的独特优势。

  •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总结 崔国宁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为医学界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

  • 从心肾相交说失眠 罗沿印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人体不能正常夜寐的异常表现。人体正常夜寐,与心肾这对阴阳的相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临床中对于入睡困难的失眠患者,调理心肾相交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 桂枝加葛根汤小记 张宝华

    此外,桂枝汤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 当归芍药散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治疗痛风 夏耀飞

    当归芍药散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治疗痛风王某,男,3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王坊村,2023年7月24日初诊。因为当归芍药散中含有当归,故只加赤小豆即可,它可清热活血利水,这一味药便有当归芍药散一方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