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
感谢大家这么忙还关注小编……
“小柴胡汤”在经方中地位之重要,应用范围之广泛,临床效果之显见等诸多优点是有目共睹的,研究它的医家数不胜数,今天小编带领大家试着从“加减法”的角度去研究一下“小柴胡汤”,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小柴胡汤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洗) 半升 甘草 (炙) 三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其实小编第一次接触“小柴胡汤”是大学时期方剂学的课本上,那时候大家把它归纳于“和解剂”里……
关于“小柴胡汤”的条文诸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我们知道“小柴胡汤”主要是治疗“少阳证”的,而“少阳证”的本质其实是“郁热”,具体展开来说应该是“邪气”从“表”入“里”是经过“少阳”经界(主通三焦、腠理、胆)时产生的“郁热”,而“津液”在“郁热”的作用下发生“搏结”阻塞“三焦”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治疗“少阳证”的关键其实就是“宣解郁热”,让“津液”不为“郁热”所阻,“津液”流通,“郁热”得宣,“少阳证”才能得到有效治疗!
下面我们把“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分成三大部分:
柴胡、黄芩
柴胡在《本经》里最主要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推陈致新”,所谓的“推陈致新”其实就是“疏解”,疏通而宣解,这正符合上面提到的“少阳证”治疗原则,所以“柴胡”的应用是该方中的关键之处,后面的讨论中我们还可以从侧面得到支持该论点印证!“黄芩”苦寒,它在方中起到清解“少阳郁热”的作用,“郁热”的解决同样是治疗“少阳证”的关键所在!
半夏、生姜
半夏与生姜的共用本身就是一个方剂,但是根据药物剂量配比不同可以分为“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和“生姜半夏汤”(生姜汁一升,半夏半升),所以即使是同样的药物组成,但因为药物剂量的不同,治疗的主证也大相径庭,此处“半夏”用到了“半升”,而“生姜”仅仅用了“三两”,说明此方中偏用“半夏”的蠲痰化饮的作用,而少用“生姜”一来为了减轻半夏的“毒性”,二来温散来辅助“半夏”化痰除饮,散开二者共用加强“降逆止呕”的作用!
人参、甘草、大枣
“少阳证”的产生条件其实是“血弱血气”(参考伤寒第97条),而它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正气的不足,所以这里在疏解“郁热”的同时也针对“正虚”作了治疗,“人参”补“正气”之虚,“甘草”有益“中气”,“大枣”安中增“津液”,所以三者共用能够达到补充“津液”(正气)的作用!
下面我们看一下该方的“加减法”: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胸中”为至高之位置,它是心肺所处,应该是为“阳气”所充,现在“胸中”有热则“烦”,且“水饮”症状不明显所以“不呕”(可参金匮),所以此时去掉燥性偏大的“半夏”和补力较强的“人参”,加入“瓜蒌实”一味宣解胸中郁热便可!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如果“津液”为“郁热”所伤至重引发津干口渴,此时便不能再用“半夏”,加入具有补性的“人参”增加津液,再加入“瓜蒌根”以“止渴”!(可参本草经)!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如果患者服药后转入太阴,去苦寒之“黄芩”,加“芍药”以通行郁滞!(可参桂枝加芍药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郁结少阳成实,则去壅滞的“大枣”,加入“牡蛎”以散结气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津液郁积日久成饮,恐“半夏”蠲痰逐饮力弱,去苦寒之“黄芩”以防“太阴”之虚,加入“茯苓”行饮从小便出!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如果患者“津液”尚未虚弱,到表证未罢,则去人参加入桂枝以图表解!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如果服药后引发太阴虚寒成饮过重引发咳嗽,少阳郁热并未解,此时为“胆热脾寒”,故以“干姜”温中化饮,加入“五味子”以收肺气,二者共用止咳!
我们根据“加减法” 可以得出“小柴胡汤”中除了“柴胡”与“甘草”没有去除的以外,此外五个药物都可以去除,所以由此可证明该方的关键还是在于“柴胡”的疏解之力,而笔者认为“甘草”在此方中的意义在于“调和”,所以也不能轻易去除!而简单来说“小柴胡汤”的组方思想其实在于调和“木”与“土”的关系!
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阅读完文章的朋友请留下你的赞!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中元节 陈鹏
晚上出门带个小香囊里面装点盐糯米硬币桃枝之类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五)婴儿食物过敏 钱开达
西医认为过敏病症系饮食药物疾病和环境引起的非正常免疫反应,其结果是人体组织细胞损伤,造成各种过敏病症。善持堂十月底接诊过一个患过敏症的婴儿。善持堂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以自拟的健脾消食新过敏煎施治。半月后随访,患儿饮食正常,食物过敏已不存在。 -
如山的沉默 陈鹏
如山的沉默文/陈鹏2024.6.16月光下的蜘蛛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见证了一辈辈人的悲欢一条弯弯的小河在山脚下环绕那一个粗瓷的大碗从爷爷手中传到父亲手中传下来的还有如山的重担以及责任童年是灰色的饥饿的童年转眼我也白发苍苍麦堆在麦仓里牛在牛棚里我又值了一天的班 -
糖尿病 潘洪波
治愈糖尿病患者甚多。不仅对早期糖尿病有效,而对于伴有并发症者疗效更加明显。发现糖尿病5年,长期服用降糖药物,血糖一直不稳定,并逐渐出现身疲乏力、手足麻木、视力明显下降等症状,用中西医治疗,疗效都不明显。又治一母女同患糖尿病者。 -
痛风 潘洪波
痛风在过去被称之为富贵病,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终日山珍海味,痛风的发生率很高,而普通百姓的发病率很低。痛风严重的叫白虎厉节,像被老虎咬住一样,可见这种疼痛是很可怕的。我给他写了个方子,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创立的,这个方子叫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
中药加减治愈“双眼干涩”2年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女年龄:31岁初诊日期:2024年4月21日主诉:眼干2年余。 -
失眠 潘洪波
当然,可能也是因为酸枣仁在失眠这个问题上用的广、原材获取也不容易,近些年的价格一直是飞涨,很多患者用起来负担也是挺大的。 -
肥胖 潘洪波
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和“脾虚”。肝郁造成胆汁分泌不足,脾虚则导致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两位干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
经方加减治“打嗝伴胸闷汗出2年”案 宗琪
患者:周某某性别:女年龄:65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16日主诉:易隔气伴胸闷2年余。 -
顽固性失眠 王冠晶
对于某些严重失眠患者,不仅普遍的中药安神药堆积无效,就是精神类药物安眠药也会无效,临床上并不少见。顽固失眠多是虚实夹杂,治疗上往往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此案学前人经验,祛实与补虚药方交替服用,疗效可观。
最新文章
-
月经先期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1月05日邓某,女,51岁,初诊。主诉:月经提前5天两年。月经先期病因分气虚与血热两大类。四诊合参,此为肾气不固,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而月经提前。现睡眠好转,本月月经先期3天,量变少。
-
硝石矾石散 李华歆
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硝石矾石散!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烧)上二味,各等分,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
-
养阴清肺汤与玄麦甘桔汤合方加减治疗咳嗽咽痛 夏耀飞
养阴清肺汤与玄麦甘桔汤合方加减治疗咳嗽咽痛聂某某,女,71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2年8月16日初诊。正如方名所示,养阴清肺汤即可清肺之热,又可养肺之阴。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 张宝华
在现代医学中,血府逐瘀汤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头痛、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 夏耀飞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郭某某,女,8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9月22日初诊。主诉:腹泻3天。现症见:便溏,一日2次,大便急迫,痛泻,神疲乏力较甚,纳可,肝郁舌,呃逆。
-
骨质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宝华
X线检查是诊断骨质增生的常用方法,可显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的程度。六、预防与保健1.保持适当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加速关节退行性变,进而诱发骨质增生。
-
腰疼腿疼方药也行 王晨阳
上周治疗一个双腿疼的女性患者,73岁,发病有半个月了。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主怒气伤肝,胸腹中积聚,腰脐间瘀血。治腰膝酸痛,麻木),牛膝活血通络,引药下行。可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瘰疬,跌打损伤。后嘱壮腰健肾丸善后。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学习了
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