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二十三条(九)

2025.01.26 565阅读 评论数 0 8

古人量病用药,药量轻,吃得也轻,“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一升八合他均了三次吃,每次吃六合。汉制一升是十合,一升为二百毫升,一合就是二十毫升了,那六合就是一百二十毫升了,前面桂枝汤,一回是吃一升,一次吃二百毫升。这就看出来了吧!这就是量病用药,现代医学按公斤体重,你像他们的儿科经常这么干。这地方就给我们开示了,临证得量病用药,轻病药量得轻,每次服用的量也得少,这个方法合理极了。我们在临床上得灵活运用呀!病重,量重,要多吃;病轻,量小,要少用。活法圆通嘛!

“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这个方子本来是这么说的,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就是把桂枝汤煎出来,麻黄汤也煎出来,这个里头倒三合,那个里头倒三合,三合就是三分之一了,一升拿出三合不就是三分之一嘛!然后两个搁到一起,不就是六合了嘛,一顿服这个量。“本云”,这个方剂原先是这么注明的,现在仲景先生就把它放到一个方子里了,就用这个分量。

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小发汗的方,发汗很轻的。后来林亿他们给这个方药算了分量,依据原先是这么来的,但是这两个方子的比例数,还是搁三分之一,两个方子都是各半,等量,各取本方的多少。咱们现在来用,也是把桂枝汤取三分之一,麻黄汤取三分之一,但是相重合的药不要加在一起。如甘草,桂枝汤有甘草,麻黄汤也有甘草,把两个同一种药的量加起来也不行。方子合到一起,其中两方共有的药味,就根据这个两方之中相同药物量大的用。那两方之中药物不同的,单个都拿出来合方,要是三分之一,就取三分之一的量。像桂枝、麻黄原先都是一两,一两是二十四铢,现在各取八铢就行了。要是需要再小发汗,你还可以再轻取,这个也不是固定的,量病取药嘛,先生做了示范,学生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临床实践时得你活学活用嘛!

咱们研学这个《伤寒论》也是,该守的得守,你像那些定法,但该变通的就要变通了,先生这本书是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治疗了,他本人在其中就有很多变通的地方,他也是适证来做合理的调整了,你看桂枝汤的加减变化,还有这条的合方,不都是很好,很实用的经典案例嘛。你像佛书那多去了,推之可千可万,恒河沙数般,你要问佛主“师尊!哪本才是真经啊?”其实佛陀就一本真经,我相信基本上,人都会揖首磕头的问“哪一本?哪一本?”哪一本?哪本都是,哪本也都不是,佛陀是随地说法,因实际的情境而定,要不怎么说,若能转境即同如来,若随境转便是凡夫。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通因通用”之大柴胡汤 郭文龙

    杨某,女,45岁。“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体现了中医“通因通用”治法的妙用。遂用大柴胡汤以通里泻实,平胃散以化痰消痞。《伤寒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眼镜模糊视力下降 潘洪波

    眼睛模糊不清不够明亮,教你一个中成药帮你健脾益肾、补肝明目。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睛就会模糊不清,近视越来越不明亮了。如果你有眼睛疲劳、近视加重、视物模糊,就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中成药了,滋补肾脾肝,帮你的眼睛明亮起来。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天某,女36岁初诊:自觉身体不适,似感冒后五天,未服药。时下之人多逸少动,多为亚健康之态,其抗病能力皆不足,更况乎病毒之众难以胜数,摄生稍有不慎即感邪作病。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名医别录》无毒。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胃炎 张宝华

    某老年女性住院患者。

  • 伤寒论 李华歆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1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2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目前公众号粉丝525人!)扫描二维码加入经方苑粉丝交流群专心专注专业

  • 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治疗呕吐案 张训景

    2023.07.08患者服用3付后症状明显好转,停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2023.07.10患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好转出院。小柴胡汤条文吴茱萸汤条文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第378条,干呕

  • 门诊医案-脾胃相关 胡松岩

    患者自发病以来,伴有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症状。否认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一般,无消渴烦渴症状。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

  • 小孩反复发烧抗生素无效,经方一剂痊愈!(水解诸相) 程朝旺

    根据患者母亲的描述,短短几天患者经历了从内服到外敷,从希伊到中医等等疗法,却一直取效平平,难以退烧。无论是中医还是希伊,治病都需要知道患者的治病史,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判断患者目前的身体状态。

  • 体疲乏力而用大黄而非补药乃湿热 李文选

    服至四包,症状略有减轻,而黄疸仍然不退,乃邀刘老诊治。病家揽方而问刘老:病人虚弱已甚,应开补药为是,而用大黄何耶?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