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痰理气方之橘红汤

2023.12.17 822阅读 评论数 0 0
浅谈治痰理气方之橘红汤

橘红汤出自《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孙尚方。
橘红,是芸香科植物橘的干燥成熟果皮,而在中药里头,有一味药材,也和橘关系匪浅,它就是陈皮,因二者加工不同,故分为陈皮与橘红。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阴干称为陈皮。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去掉橘皮内部白色部分后(或直接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称为橘红。
"橘皮去瓤,取红一斤,甘草和盐各四两,水五碗,慢火煮干,焙捣为末点服"源于《泊宅编》。这是宋人方勺的一部著作,记述的是当时中国乡间民间的传说野史。其所提之方就是橘红配上甘草,如果配上炙甘草就叫二贤汤。
早在《本经逢原》中记载:"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橘红辛散苦燥,温而升浮,入脾、肺经,温燥之性较陈皮为胜。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又发表散寒。橘红可清肺气,理气机,可温肺化湿,清肺化痰,其温通功效作用于肺脏,可增强呼吸系统功能,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气肿、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
此方无外乎就是橘红和炙甘草或橘红和甘草,按照4:1的比例,就是橘红8、12克,炙甘草2、4克,水煎服或代茶饮,是中医治痰理气的好方法。
甘草,它有很好的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如果是炙甘草,那么它健脾补中之效,会更强一些。脾为生痰之源,补脾,就等于断了生痰之根。
两味药配合在一起,就起到了脾肺同调,既能健脾以断生痰之源,还能理气化痰、畅胸止咳,清扫肺-储痰之器。
所以说,对一般饭后感觉到胸闷、痰多、舌苔白腻而黏,舌边有齿痕,痰色白黏的人,比较适合。
仅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各位多多指教!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王飞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 张宝华

    四、总结身痛逐瘀汤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

  • 江边散步 陈鹏

    江边散步文/陈医生20231128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比起北方的干冷,南方的冷是附骨之疽,如影相随的冷。我喜欢一个人在江边散步,江水静静流淌,波光粼粼,仿佛小孩子在眨眼睛。我在江边默默地愁思,等待抬头,等待那温暖的阳光照耀,照亮我一路前行的路。陈医生写于一

  • 骨质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宝华

    X线检查是诊断骨质增生的常用方法,可显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的程度。六、预防与保健1.保持适当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加速关节退行性变,进而诱发骨质增生。

  • 中医上所说的津液是什么? 王晨阳

    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甘草泻心汤小记 张宝华

    组成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4枚(擘)、黄连3克方中炙甘草起到和中缓急、补虚益气的作用;黄芩清肺热,干姜温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呕,大枣则补脾和胃;黄连则清热燥湿。适用人群与禁忌甘草泻心汤适用于脾胃不和、心火旺盛、肠道湿热等症状的人群。

  • 咳嗽一月,喝中药五天愈 李娟

    女,35岁,咽痛,咳嗽一月来诊。予以麻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五副,嘱忌生冷油腻辛辣及甜食水果,适当多饮温开水,勿劳累熬夜。2023.11.14复诊,告知,服药第二天即不咳嗽,眼稍红,上方稍作加减,继服五天,可停药。

  •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 谢江强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胃溃疡患者要靠养白小姐经常靠着喝咖啡及浓茶来提神,以加班加点工作。对于人体而言,体温的冷热度适中,脏腑就能维持正常的机体工作,保证人体内环境的健康运作。

  • 水肿小记 张宝华

    脾虚水肿多由饮食不节,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引起。水肿日久不退,必损及于阳,可形成脾肾阳虚;若日久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水肿日久不退,水邪久羁与血相搏,瘀阻脉络而成瘀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