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中医病因

2023.07.17 596阅读 评论数 0 2
消化性溃疡中医病因病机消化性溃疡中医应归属于 “胃脘痛”“吐酸”“嘈杂”“呕吐” 等范畴。消化性溃疡从中医来讲其病因与慢性胃炎大致相同,都归结于饮食伤胃,情志不遂,脾胃虚弱,久病气滞血瘀,瘀血内阻,胃阴受损而致病。(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恣食生冷,寒邪积聚胃脘,损伤脾胃之气,气机升降失常;或过食辛辣肥甘,过饮烈酒,酿热生痰,损伤脾胃,而出现黏膜损伤之病证。(2)情志不遂:郁怒伤肝,忧思恼怒,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脾胃失和故可致胃脘胀痛、反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3)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脾胃受损;或久病不愈,伤及脾胃,脾胃虚弱,阳气不振,胃纳不佳,故而发为胃脘疼痛胀满、纳呆等症。(4)瘀血阻络:胃病日久,迁延不愈,气血瘀滞;或术后损伤,瘀血内生,胃络失和;或情志不畅,气机郁结,久而成瘀,瘀而不通,不通则痛,重者可出现呕血及黑便。(5)胃阴不足:病久不愈,郁而生热,虚火灼络,热耗津液,损耗胃阴,胃失濡养而作痛。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病机主要是由于七情刺激,特别是忧思恼怒,引起肝胃不和,土虚木乘,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长期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病久不愈,导致脾胃虚弱,气血失调,胃失濡养,不荣则痛。虚证可能从寒化或热化,若从寒化脾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脾胃虚寒;若从热化,则由肝胃郁热,热耗津液,伤及胃阴。不论是虚寒,抑或虚热,均会导致脉络瘀阻,表现为瘀血阻络之证,同时肝郁脾虚,水液代谢失司亦可兼见夹痰夹湿,或兼食积之表现,各证候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研究表明吸烟者患消化性溃疡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而且吸烟还能影响溃疡的愈合,诱使溃疡复发。吸烟可增加胃酸分泌,降低胰腺和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胆汁反流,从而损伤胃黏膜屏障。遗传因素曾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中的研究更为深入,“家族聚集” 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现正相关性,故考虑遗传因素致病证据不足,目前关于遗传因素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急性应激和长期不良情志刺激可引起溃疡。临床观察发现,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很容易使溃疡发作或加重,不良的情志刺激可以使胃酸分泌增加,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胃肠分泌和运动以及影响黏膜血流的调节。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关于战汗的思考 曹雪盼

    战汗是温病学理论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名词,预示着疾病的转归和愈后情况,故不得不重视。战汗是卫气营血中气分证的极期,是气分证的转折点。总而言之,战汗的出现预示着疾病的转归,在临床上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 卫分证的邹议 曹雪盼

    另一方面发现在临床中,很少见纯粹的伤寒太阳表证或者卫分证,更多的患者见恶寒发热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的,我们更多考虑用辛味辛平的药物来疏风透邪即可。

  • 一味中药治牙疼 王振刚

    尤其对于慢性牙疼的患者来说,往往被折磨得寝食不安。在中药里,有这么一种“草根”,虽是植物却有治骨补肾的功效,在治疗牙疼时必不可少,今天王老师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余在临床中,用骨碎补治疗以下两种疾病,效果颇佳。最为难治的牙痛,是肾虚阳浮之牙疼。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康复的意义在哪里? 崔乐

    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造成的身体瘫痪及功能障碍使得他们丧失工作、学习、生活的能力,为了促使这个人群离开病床、离开轮椅、独立自理生活,康复功能治疗应时而生。这些年,有很多人也在质疑康复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

  • 食管癌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痰气交阻型主症:吞咽时如有异物梗塞,呕吐痰涎;胸胁痞满,或伴疼痛,情志抑郁时症状加重,嗳气呃逆;口干,大便秘结。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阿胶250g,鳖甲胶150g,炼蜜25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中药的四性、五味 谢江强

    中药的四性、五味、五色与养生中药四性各显其功“四性”一般指温、热、寒、凉四种不同性质,现还包括平性,四性也是指人体食用中药后的身体反应。

  • 治疗脾胃病的10种“三味方”,张仲景古方 韦毓安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 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韦毓安

    气血阴阳,用他自己的话说"平补阴阳,调和气血。四君子汤再加上四物汤,气血双补。紧接着又用了两味血肉有情之品来补阴补阳,分别是龟板和鹿角。"我们知道气血阴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气虚有哪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