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黄芩集
野生黄芩主要分布中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以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等地区为主。
黄芩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黄芩疗疾本经已载,经历代医家应用总结,其苦寒,主入肺经,乃肺经气分热盛之要药。忆多年以前,余尚未入院校学医,自读本草等书籍,略知其功效,恰逢一熟人问疾与我,云咳嗽、身热,肤热如火燎,口气及鼻息若喷火等等,观其舌尖显红,脉数,寸尤著。余曰观尔脉症乃肺经气分热盛所为,可用黄芩五钱煎汤一试。熟者熟络草药,登山采黄芩两许,匀作三份,取一份水煎而服,一剂咳减半,两剂诸症除,诚出乎意料之效验也。后读书渐多方知此一味黄芩饮先贤早已验证矣。明大医药学家家于《本草纲目》卷十三中引李杲方,名为一物黄芩汤,用黄芩一两,水两盅,煎一盅,顿服。其主治用于骨蒸发热,肤如火燎,咳嗽吐痰,烦渴,脉浮洪。风劳肤如火燎,重按不热,日西更甚,喘嗽,洒淅寒热,目赤心烦等症。
附骨蒸发热案:
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
辛丑年季春,余业医彭城,母电曰:发寒热三日,胸胁苦满不适,咽干,头痛头眩,好不爽快,自服抗感药数种皆不得解,服何药可解?余微信望舌见舌尖边红,苔薄白浮黄浅浅,顿觉母乃少阳病也,偏乡买药实不便,便叫母亲去本地采药者处取柴胡30克,黄芩15克,三剂,日一剂,水两碗,煎一碗,顿服之,一剂寒热缓,三剂诸不适了无。此乃小柴胡减味汤,取黄芩去胁热,用柴胡枢机少阳,方药切中病机,故而得以痊愈。
黄芩之功不止于肺热,尚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止血,安胎等,此乃历代医家临证所得耳。
附历代医家黄芩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诸热,黄疸,肠辟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药性论》:味苦,甘。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拥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绞痛,心腹坚胀。
《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丁疮排脓,治浮痈发背。
《开宝本草》:味苦,平、大寒,无毒。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本草图经》: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凡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之下利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芩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之。
《药类法象》: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赤肿、瘀肉壅盛必用之药。泄肺受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也。
《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其用有四: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消痰利气;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中枯而飘者,除风湿留热于肌表,细而坚实者,滋化源退热于膀胱。
《汤液本草》:气寒,味微苦。苦而甘,微寒,味薄气厚,阳中阴也。阴中微阳,大寒,无毒。入手太阴经之剂。
《象》云: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赤肿,瘀血壅盛,必用之药。泄肺受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不足,乃滋其化源也。
《心》云:泻肺中之火。
洁古云:利胸中气,消膈上痰。性苦寒,下痢脓血稠粘,腹疼后重,身热,久不可者。与芍药、甘草同用。
《珍》云: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阴中微阳,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本草》云: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东垣云:味苦而薄,中枯而飘,故能泻肺火而解肌热,手太阴剂也。细实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陶隐居云:色深坚实者好,又治奔豚脐下热痛。飘与实,高下之分,与枳实、枳壳同例。黄芩其子,主肠澼脓血。
《本草》又云:得厚朴、黄连治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亦主妊娠,安胎散内多用黄芩,今医家常用有效者,因著之。《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减三黄丸,疗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久服之,得行及奔马。甚验。
陶隐居云:黄芩圆者名子芩,仲景治杂病方多用之。
《本草衍义补遗》:安胎者乃上中二焦药,降火下行也。缩砂安胎者,治痛行气也。若血虚而胎不安者,阿胶主之。治痰热者,假此以降其火也。坚实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名腐肠,可入肺经也。其坚实条芩入大肠,除热也。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苦入辛而泄热,黄芩、黄连之苦以泄痞热。又云: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连、黄芩之苦以除热。
洁古云: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赤肿,瘀肉壅盛,必用之药。泄肺中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主治秘诀》云:性惊,味苦甘。气厚味薄,浮而降,阳中阴也。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气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皮湿八也,安胎九也。单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谓此也。又治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与芍药、甘草同用。易老又云:肌热及去痰,用黄芩。上焦湿热,亦用黄芩,泻肺火故也。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梢根,及引经药用之。
《本草纲目》:洁古张氏言黄芩泻肺火,治脾湿。东垣李氏言片芩治肺火,条芩治大肠火。丹溪朱氏言黄芩治上、中焦火。而仲景治少阳证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芩汤,少阳证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泻心汤,并用之。成无己言黄芩苦而入心,泄痞热。是黄芩独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矣。
盖黄芩气寒味苦,色黄带绿,苦入心寒胜热,泻心火,治脾之湿热,一则金不受刑,一则胃火不流入肺,即所以救肺也。肺虚不宜者,苦寒伤脾胃,损其母也。少阳证,寒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痞、或小便不利。虽曰病在半表半里,而胸胁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又兼中焦脾胃之证。故用黄芩治手足少阳相火,黄芩亦少阳本经药也。成无己《注解》但云柴胡、黄芩之苦,以发结邪之热。芍药、黄芩之苦,以坚敛肠胃之气,殊昧其治火之妙。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不知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仲景又云:少阳证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似于《别录》治少腹绞,利小肠之文不合。成氏言黄芩寒中,苦能坚肾,故去之,盖亦不然。至此当发意逆之,辨以脉证可也。若因饮寒受寒,腹中痛,及饮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脉不数者,是里无热证,则黄芩不可用也。若热厥腹痛,肺热而小便不利者,黄芩其可不用乎?故善观书者,先求之理,毋徒泥其文。昔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绞痛又可忍,小便如淋,诸药不效。偶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王海藏言有人因虚服附子药多,病从便闭,服芩,连而愈。此皆热厥之痛也,学者其可拘乎?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皆以为必死也。先君偶思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上火。遂按方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启,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治风热湿热头痛,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本草经疏》:黄芩禀天地清寒之气,而兼金之性,故味苦平无毒。《别录》益之以大寒。味厚气薄,阴中微阳,可升可降,阴也。入手太阴、少阴、太阳、阳明,亦入足少阳。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湿热也。黄疸、肠澼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折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入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别录》消痰热者,热在胸中则生炎火,在少腹则绞痛,小儿内热则腹痛,胃中湿热去则胃安而消谷也。淋露下血,是热在阴分也。其治往来寒热者,邪在少阴也。五淋者,湿热胜所致也。苦寒清肃之气胜,则邪气自解,是伐其本也。
简误:黄芩为苦寒清肃之药,功在除热邪而非补益之品。当与黄连并列。虽能清湿利热,消痰,然苦寒能损胃气而伤脾阴,脾肺虚热者忌之。故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大寒。味薄气厚,可升可降,阴也,阴中微阳。无毒。单恶葱实,勿令同煎。畏丹砂牡丹藜芦,用山茱龙骨引使。枯飘者名宿芩,入手太阴,上膈酒炒为宜;坚实者名子芩,入手阳明,下焦生用最妙。宿芩泻肺火,消痰利气,更除湿热,不留积于肌表间;子芩泻大肠火,养阴退阳,又滋化源,常充溢于膀胱内。赤痢频并可止,赤眼胀痛能消。得五味蒙蛎五味子、牡蒙、牡蛎。育妊娠,得白术砂仁安胎孕。疗鼠痿同芪蔹赤豆,黄芪、白蔹、赤小豆。治腹疼同厚朴黄连。又煎小清空膏,载丹溪方。单味而清头脑。总除诸热,收尽全功。
《本草乘雅》:病从内实为证,诸热为因者,对待能空之芩,则内无实。内无实,则无诸热之因矣。
黄芩一曰腐肠,一曰内虚,有黄离之象。柔得乎中,体虚而用实也。核中腐,乃腐化耳。故主腹肠诸热,实满于中,为黄疸澼痢,水停血闭失天腐化,反现腐败者,对待治之。恶疮、疽蚀、火疡,实者虚之,热者平之,若厚肠腹,并厚肌肉矣。
《药性解》:黄芩,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主崩淋热疸,痛痢恶疮,解毒收口,去翳明目,调经安胎。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消痰利气,除风湿留热于肌表;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滋化源除热于膀胱。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沙参、丹参。
按:芩,枯飘者有上升之象,故入肺;坚实者有下行之理,故入大肠诸经。性甚寒,苟无实火,不宜用之。
《药鉴》:气寒,味苦平,气厚味薄,无毒,可升可降,阴也。主治诸经实热。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清痰利气。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又枯者除寒湿,去热于肌表。坚者滋化源,退热于膀胱。见柴胡则寒,为少阳之妙剂。君白术则和,乃安胎之圣药。若以猪胆炒之,又能泻肝胆之火也。如以麦冬汁浸之,又能润肺家之燥也。酒炒则清头目,盐制则利肾邪。大都治热宜寒,泄实宜苦。黄芩气味寒苦,必真有黄芩证,而后可用。若妄投之,则向为几席,今为砧锧矣。
《景岳全书》:味苦气寒,气轻于味,可升可降,阴中微阳。枯者善于入肺,实者善入大肠,欲其上者酒炒,欲其下者生用。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胎因火盛不安,酌佐砂仁、白术;腹因火滞为痛,可加黄连、厚朴。大肠无火滑泄者,最当慎用。
《本草备要》:泻火除湿。
苦入心,寒胜热。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治澼痢腹痛,便血曰澼,寒痛忌用。凡腹痛有寒热、虚实、食积、瘀血、痰湿之不同,寒宜温,热宜清,虚宜补,实宜下,食宜消导,瘀血宜行散,痰湿宜化痰利湿。痛时手不可按者为实痛,按之痛止者为虚痛。寒热往来,邪在少阳。黄疸五淋,血闭实热在血分。气逆,痈疽疮疡,及诸失血。消痰丹溪以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按痰因火动,当先降火。利水,解渴,安胎,胎孕宜清凉血,血不妄行则胎安。养阴退阳,补膀胱水。酒炒则上行,泻肺火,利胸中气。肺主气,热伤气,泻热所以保肺。治上焦之风热湿热,丹溪曰:黄芩上中二焦药。火嗽喉腥,五臭肺为腥。目赤肿痛。过服损胃,血虚寒中者禁用。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痢,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桑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之圣药。时珍曰:仲景治少阳证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芩汤,少阳证下后心满泻心汤,并用之。盖黄连苦寒,入心泻热,除脾家湿热,使胃火不流入肺,不致刑金,即所以保肺也。肺虚不宜者,苦寒伤土,损其母也。少阳证虽在半表半里,而心膈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又兼脾胃中焦之证,故用黄芩以治手足少阳相火,黄芩亦少阳药也。杨士瀛曰:柴胡退黄芩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东垣治肺热,身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黄芩一两煎服。《本事方》用治崩中暴下。黄明者良。中虚名枯芩,即片芩。泻肺火,清肌表之热。内实名条芩,即子芩。泻大肠火,补膀胱水。上行酒炒;泻肝胆火,猪胆汁炒。山茱、龙骨为使,畏丹皮、丹砂。
《本经逢原》:苦寒,无毒。中空者为枯芩,入肺;细实者为子芩,入大肠。
黄芩苦燥而坚肠胃,故湿热黄疸,肠癖泻痢,为必用之药。其枯芩性升,入手太阴经,清肌表之热;条芩性降,泻肝、胆、大肠之火,除胃中热。得酒炒上行,主膈上诸热。得芍药、甘草,治下痢脓血,腹痛后重身热。佐黄连治诸疮痛不可忍。同黑参治喉间腥臭。助白术安胎。盖黄芩能清热凉血,白术能补脾统血也。此惟胎热升动不宁者宜之,胎寒下坠及食少便溏者,慎毋混用。丹溪言黄芩治三焦火,仲景治伤寒少阳证用小柴胡汤;汗下不解,胸满心烦,用柴胡桂姜汤。温病用黄芩汤,太阳、少阳合病,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心下痞满,用泻心汤。寒格吐逆,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方,皆用黄芩以治表里诸热,使邪从小肠而泄,皆《本经》主诸热之纲旨。其黄疸肠澼泻痢之治,取苦寒以去湿热也。逐水下血闭者,火郁血热之所致,火降则血行,水下而闭自通矣。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隆。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土蕴者,讵可混论?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露,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若血虚发热,肾虚挟寒,及妊娠胎寒下坠,脉迟小弱,皆不可用,以其苦寒而伐生发之气也。
《本草崇原》:黄芩色黄内空,能清肠胃之热,外肌皮而性寒,能清肌表之热,乃手足阳明兼手太阴之药也。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者,言诸经之热,归于胃土而为黄疸,归于大肠而为泄痢。黄芩中空,主清肠胃之热,故能治之。肠胃受浊,得肺气通调,则水津四布,血气运行。逐水下血闭者,黄芩外肌皮而清肌表,肌表清,则肺气和,而留水可逐,血闭自下矣。火热之气留于肌肉皮肤,则为恶疮疽蚀。恶疮疽蚀名曰火疡。黄芩治之,清肌表也。
《本草求真》:[批]清上中二焦火热与湿。
黄芩专入心、脾、肺,兼入肝、大肠、膀胱。书载味苦入心,又载入肺泻心,入脾除湿,入大肠以治肠澼腹痛,痢为肠澼,凡痢有寒有热,痢属于热,则其形气坚强,脉必滑实有力,身则畏热喜冷,不欲衣被,渴则恣好冷水,愈凉愈快,随饮随消,小便热赤涩痛不堪,下痢纯红,痛则鞭硬拒按,并或头痛身热,筋骨酸痛,此其症之实者也;痢属于寒,则其形体薄弱,颜色青白,脉虽紧数,而无力无神,脉即真弦,而中虚似实,血则微红不鲜,及或杂有紫红、紫白、屋漏水形,所下之物,或浅黄色淡,不甚臭秽,痛则不实不坚,或喜揉按,或喜暖熨,或胸腹如饥而不欲食,或胃脘作呕而多吞酸,或数至圊欲出不出,或口虽渴而不欲饮冷,饮冷而不欲咽,此其症之虚者也。入小肠、膀胱以治淋闭,且治中焦实火,及邪在少阳胆经,得此以为清理,一药而上下表里皆治,其功力之泛步,殆有难为专主者耳。不知内火冲激,外邪传入,皆能恣害,上如胸膈咽喉,下如肚腹二便,中如表里之所,阴阳之界,无不病症悉形。以故腹痛肠澼,痢。寒热往来,疟。黄疸淋闭,胸高气喘,痈疽疮疡,火嗽喉腥,经闭胎漏,口渴津枯,一皆湿之所淫,热之所侵,火之所胜。提出湿热与火为诸病之要。黄芩味苦性寒,枯而大者轻飘上升以清肺,肺清则痰自理矣。汪昂曰:痰因火动,当先降火。实而细者沉重下降以利便,便利则肠澼自去。酒炒则膈热可除,而肝胆火熄;生用则实热堪投,而腹痛斯愈。时珍曰:仲景治少阳症小柴胡汤,太阳少阴合病下痢黄芩汤,少阳症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泻心汤并用之。盖黄芩味苦气寒、色黄而绿、泻心火而除脾湿,俾金不受胃火上刑,故能救肺。少阳之症,虽曰病在半表半里,而胸胁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又兼脾胃中焦之症。故用黄芩以治手足少阳相火,黄芩亦少阳本经药也。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不知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且得白术、砂仁以安胎;得厚朴、黄连以除腹痛;得芍药以治痢;得柴胡以治寒热往来,此虽合上与下,表里皆治,而究止为上中二焦泻火除热与湿之味矣。东垣治肺热,身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方用黄芩一两。但肺虚腹痛属寒者切忌。时珍曰:肺虚不宜者,苦寒伤脾胃,损其母也。
《得配本草》:龙骨、山茱萸为之使。畏丹砂、牡丹、藜芦,恶葱。
苦,寒。入手太阴、少阳、阳明经气分。泻三焦实火,祛肌表邪热,利气郁,消膈痰,解喉腥,化斑疹,治疮疡,通肠闭,止热痛,凉血安胎。
得黄芪、白蔹、赤小豆,治鼠瘘;得厚朴、川连,止腹痛;得白芍,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得米醋浸,炙七次为末,水服,治吐血崩中下血;得酒炒为末服,治灸疮出血。一人灸至五壮,血出不止如尿,手冷欲绝,服此即止。配人参为末,治小儿惊啼;配白芷、细茶,治眉眶痛。
酒炒上行,生用下行。猪胆汁炒,泻肝胆火。片芩泻肺胃上焦之火,子芩泻大肠下焦之火。
痘疹灌浆时,大肠无火,肺气虚弱,血虚胎动,皆禁用。
黄芩、山栀、甘菊、知母、麦冬、沙参、桑皮、地骨皮、花粉、紫菀,皆制肺金之火,盖肺本清肃之府,最畏者惟火。故气热而欲泄之,桑皮、地骨皮之类;邪火而欲泄之,山栀、黄芩之类;金枯于火而欲泄之,沙参、麦冬之类;痰火而欲泄之,紫菀、花粉之类;木火侮金而欲泄之,知母、地骨皮之类。
其余各经之火,皆能侵犯肺金,务在各祛其火,不治肺而肺无不治,勿得专用黄芩以治肺火。
《本草经解》:黄芩气平,秉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心者,火脏也,十二官之君,诸热之主也,苦平清心,故主诸热。
黄疸者,湿热乘脾之症也,脾为太阴湿土,土受湿热,则本色现而发黄疸,黄芩苦平清肺,肺亦太阴,太阴湿热退,而脾疸亦平也。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湿热,则肠澼泄痢,黄芩清肺,肺清则通调水道,而湿热下逐,肠肺复其燥金之性,而泄痢愈。
肺司水道,热则肺失清肃之令,而水道不通,水因而蓄焉,黄芩清肺,则气化下及膀胱,而水下逐矣。
血闭者,实热在血分,而经闭不通也,心主血,味苦清心,则能下泄,所以主之。
恶疮疽蚀者,系疮疽败坏,清腐而不收口也;火疡者,火伤疮也,皆心火有余而腐坏肺之皮毛也,苦平清心肺,所以主恶疮疽蚀火疡也。
《神农本草经读》:黄芩、黄连与黄柏,皆气寒味苦而色黄,主治大略相似,大抵气寒能除热,味苦能燥湿。色黄者,皆属于土,黄而明亮者,则属于金,金借土之色以为色,故五金以黄金为贵也。
但黄芩中空似肠胃,肠为手阳明,胃为足阳明,其主诸热者,指肠胃诸热病而言也。黄疸在炎肠经中之郁热;逐水者,逐肠中之水;下血闭者,攻肠中之蓄血;恶疮疽蚀疡者,为肌肉之热毒,阳明主肌肉,泻阳明之火,即所以解毒也,《本经》主治之言如此。仲景于少阳经用之于心下悸,易茯苓于腹痛,易芍药又于本经,言外别有会悟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平。主诸热,黄疸,大肠经中之郁热。肠澼泄痢,大肠府中之郁热。逐水,水在肠中者。下血闭,血之在阳明者使从大便出。恶疮疽蚀,火疡。阳明主肌肉,凡肌肉热毒等病,此皆除之。
此以形色为治,黄芩中空而色黄,为大肠之药,故能除肠胃诸热病。
黄色属土属脾,大肠属阳明燥金,而黄芩之黄属大肠,何也?盖胃与大肠为出纳水谷之道,皆统于脾。又金多借土之色以为色。义详决明条下,相参益显也。
《本经疏证》:黄芩主诸热,黄疸肠辟泄利逐水。是本经固以治湿热,推之与张洁古所谓泻肺火治脾湿者不殊矣。乃罗天益谓肺主气,热伤气,黄芩能泻火益气利肺,则其说不同,何欤?曰:黄芩专主上焦阳中之阴者也。盖惟下焦阴中有阳而气生,故阴恒由命门以升,上焦阳中有阴而气化,故阳恒由膻中以降。今者上焦阳实阴虚,则气无由化,气不化则热阻生湿,故本经所谓,指阳实言也。洁古所谓,指阴虚气不化言也。齐其本末,约其初终,皆为热搏于气,与罗氏所谓泻火利肺者,岂有异郁?肺之热除,则阴下降入心,心气既和,斯恶疮疸蚀火疡悉消。于是膻中之阴,自和胃以浃于脾,脾得阴济,遂能复其健运,而黄疸泄利能已。胃得阴和遂复其通降,而痰热胃热自除,且能消谷。大肠者,肺之合,小肠者,心之合,上窍通则下窍悉通,肠辟水气,能不解耶?如此则黄芩能清气分之热是已,乃亦能治血分病,何欤?盖黄芩所生主血分之病,本由乎气,上焦阳中之阴治,肺得降阴于心,血分之源浚矣。源既浚则流自清,又何患血闭及淋露下血耶?夫阳中之阴化,气化乃行,气化行,水道乃畅,故本经水下,即继之以下血闭,血与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虽然,黄芩于肺热属气虚者,即不可妄投,以气虚即阳虚,阳虚更用黄芩,是虚虚也。故黄芩治气分之热为专功,大肠次之,清心胃之热者,由肺而推及之,未有肺热,心胃能清者也。小肠膀胱,又因心胃既治而推及之,未有心胃留热而血能和,血不和而水道能清者也。
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柴胡能开气分之结,不能泄气分之热,芍药能开血分之结,不能清迫血之热,黄连能治湿生之热,不能治热生之湿。譬之解斗,但去其斗者,未平其致斗之怒,斗终未已也。故黄芩协柴胡,能清气分之热,协芍药,能泄迫血之热,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也。
小柴胡证,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腹中痛,未必非气血之结,而心下悸,小便不利,亦何以决知其非气热而生之水?且本经明言黄芩能逐水,别录明言黄芩能除小腹绞痛,利小肠,而遽去之,何耶?殊不知治腹满痛腹痛绕脐痛少腹疝痛,有可用寒药者,惟腹中痛者,必无中热之理。仲景是以于厥阴篇,特标其旨曰: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其他如真武汤之腹痛小便不利;小建中汤之腹中急痛;附子粳米汤之腹中寒气雷鸣切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之腹中痛,及胁痛里急;抵当乌头桂枝汤之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致痛虽殊,治痛亦异,用温药则同。以是知腹痛下一中字,则与凡痛有别,用黄芩诸方,必无此矣。彼小腹绞痛者,乃热气迫血,血结少腹而痛,与鳖甲煎丸大黄虫丸王不留行散之用黄芩不殊也。小便不利,原不必忌黄芩,小便不利而心下悸,则不容更用黄芩,何则?仲景云: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彼虽论血结,此亦可借以喻气结,曰饮水多而心下悸,则非热阻所化之水矣。热阻所化之水,可以黄芩逐,饮水而停蓄者,其可以黄芩逐之耶?盖水气凌心为悸,必寒水乃然。若热化之水气,则脾家上升弥蒙之气,中焦变化取赤之汁,终日周流于膻中,而禀命于心君,若均能致悸,则无病人有不悸时耶。李濒湖言有人素多酒欲,少腹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诸药不效,偶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王海藏言有人因虚服附子药多,病小便闭,服芩连药而愈。大抵黄芩之用,凡气分有余,挟热攻冲他所者,乃为的对,若他所自病,不系热气攻冲者,则不可服,服之必益虚其气,他所之病,反足以攻冲于气矣。
或问黄芩汤治何等证、其证腹痛与否、若腹痛何以用黄芩、若腹不痛何以用芍药?曰:其证身热,不恶风亦不恶热,或下痢或呕腹则不痛。盖芍药甘草大枣、桂枝汤里药也,以不恶风,故不用姜桂;黄芩甘草大枣、小柴胡汤里药也,以不往来寒热,故不用柴胡;以其常热,故不用人参;若不呕,则并不用半夏生姜;至芍药则并不因腹痛而用,以桂枝汤证,原无腹痛也。亦不心下痞硬,以不去大枣也。夫芍药甘草汤,治伤寒汗出,误服桂枝汤后,足胫拘急,已见其能破阳邪于阴分矣。加以黄芩,不益可见阳分之热甚盛攻于阴分为利非阴中自有愆阳之结耶。仲景于厥阴篇云:伤寒脉迟,与黄芩汤,除其热,腹中则冷,不能食。可知黄芩汤证之脉必数,黄芩所治之热必自里达外,不治但在表分之热矣。黄芩治自里达外之热,千金历有明文,芍药汤治产后虚热头痛,若通身发热者加黄芩,慎火草散治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热多者加知母黄芩,道人深师增损肾沥汤治风虚劳损挟毒脚弱疼痛下焦虚冷胸中有热,其热多者加黄芩;又可知阴虚气盛,热自内出者,黄芩亦能治之,而不但治感触所化温中达外之热矣。李濒湖自缘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盈碗,暑月烦渴,寝食既废,脉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其尊人以谓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昼甚者,宜一味黄芩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黄芩一两煎服,次日身热尽退,痰嗽皆愈。于此益可知黄芩所治,必肺经气分之热,肺经气分之热,必昼甚于夜也。黄芩本经主黄疸肠澼泄利,金匮要略及伤寒论发黄证皆不用,泄利证两书除诸泻心汤外,亦绝不用。今以千金方参合而考之,亦颇有意义可寻也。千金治黄方,凡有黄芩者,多云一身面目悉黄,金匮要略中所载有身体尽黄者,有额上黑者,有面青目黑者。可知疸证非一身面目悉黄者不可用矣。千金治热利冷利疳湿利小儿利,用黄芩方,多有壮热一语,可知泄利无热者不可用矣。大抵气主充周,无处不到,凡病有彼此不相侔者,必非气分之病。黄芩主气分之热,于此不可以相证乎?千金治小儿核肿壮热有实方,及治小儿热毒入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则涩痛不出,出少如血,须臾复出,地肤子汤;治小儿落床堕地,如有瘀血腹中,阴阴寒热,不肯乳哺,但啼哭叫唤,蒲黄汤,皆有黄芩。考兹数证,均为气热攻血,亦彻其病本之治。别录所谓黄芩治小儿腹痛者,于此可明其旨矣。即其治小腹绞痛,亦当与此不异。盖伤寒金匮两书,仅有腹痛去黄芩之以文,大率黄芩所治之小腹绞痛,必烦热,必口渴,必小便有异于常,舍此则非所宜矣。
《本草新编》:黄芩,味苦,气平,性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无毒。入肺、大肠经。退热除烦,泻膀胱之火,止赤痢,消赤眼,善安胎气,解伤寒郁蒸,润燥,益肺气。但可为臣使,而不可为君药。近人最喜用之,然亦必肺与大肠、膀胱之有火者,用之始宜,否则,不可频用也。古人云黄芩乃安胎之圣药,亦因胎中有火,故用之于白术、归身、人参、熟地、杜仲之中,自然胎安。倘无火,而寒虚胎动,正恐得黄而反助其寒,虽有参、归等药补气、补血、补阴,未必胎气之能固也。况不用参、归等药,欲望其安胎,万无是理矣。
或问黄芩清肺之品也,肺经之热,必须用之,然亦有肺热用黄芩而转甚者,何也?曰:用黄芩以清肺热,此正治之法也。正治者,治肺经之实邪也。肺经有实邪,黄芩用之,可以解热;肺经有虚邪,黄芩用之,反足以增寒。盖实邪宜正治,而虚邪宜从治也。
或问黄芩举世用而无疑,与用知母、黄柏颇相同,乃先生止咎用知母、黄柏之误,而不咎用黄芩,何也?曰:黄芩亦非可久用之药,然其性寒而不大甚,但入于肺,而不入于肾。世人上热多,而下热者实少,清上热,正所以救下寒也。虽多用久用,亦有损于胃,然肾经未伤,本实不拨,一用温补,便易还原,其弊尚不至于杀人。若知母、黄柏泻肾中之火矣,肾火消亡,脾胃必无生气,下愈寒而上愈热,本欲救阴虚火动,谁知反愈增其火哉。下火无根,上火必灭,欲不成阴寒世界得乎。此用黄柏、知母之必宜辟也。
或问黄芩乃清肺之药,肺气热,则肾水不能生,用黄芩以清肺金,正所以生肾水乎?曰:黄芩但能清肺中之金,安能生肾中之水。夫肺虽为肾经之母,肺处于上游,居高润下,理之常也,何以清金而不能生水。盖肺中之火乃邪火,而非真火也,黄芩止清肺之邪火耳,邪火散而真水自生,安在不可下生肾水。不知肾不之生,必得真火之养,黄芩能泻邪火,而不能生真火,此所以不能生肾水也。予之取黄芩者,取其暂用以全金,非取其久用以益水。
或疑黄芩之寒凉,不及黄柏、知母,以黄芩味轻,而性又善散,吾子攻黄柏、知母宜也,并及黄芩,毋乃过乎?曰:黄芩之多,祸不及黄柏、知母远甚,余未尝有过责之辞,独是攻击知母、黄柏,在于黄芩门下而畅论之,似乎并及黄芩矣。谁知借黄芩以论黄柏、知母,意重在黄柏、知母也。见黄芩之不宜多用,益知黄柏、知母之不可重用矣。世重寒凉,病深肺腑,不如此,又何以救援哉。
《本草分经》:苦,寒,入心。胜热。折火之本,泻中焦实火,作脾家湿热,为中上二焦之药。亦治邪在少阳,往来寒热。中空者名枯芩,佐栀子泻肺火;中实者名条芩,泻大肠火。
《本草思辨录》:人和黄芩为少阳药而不识其所以然,窃思其色青胜于黄,得甲胆之气,又中空似胆腑,气寒能清胆热。胆属少阳相火,相火者佐君而行其令者也。人赖此火以动作云为,故气分之热,少阳为多。治气热之药,亦惟黄芩为方中易见。
金以黄为贵而黄属土,黄有土金相兼之德,故黄芩亦入肺胃与大肠,表里之热无不能解,《本经》所以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也。
黄连入心脾,而心脾绵主血。黄芩入胆肺,而胆肺皆主气。邹氏三偶之说,全然未当。即如黄芩汤,是用黄芩清少阳气热。其加芍药,亦非用以入血(说详芍药)。
《本经》黄连主肠澼腹痛,黄芩主肠澼不主腹痛。观仲圣黄芩汤、黄连汤之治,正相符合。盖腹痛为太阳病,或寒或热,必涉于血。黄连入脾清血热而兼入心胃,故治腹痛亦治肠澼。黄芩为胆经气药,能由肺达肠胃而不能入统血之脾,故治肠澼不治腹痛。洁古以为治脾湿者,未之详审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苦性凉。中空,最善清肺经气分之热,由脾而下通三焦,达于膀胱以利小便。又善入脾胃清热,由胃而下及于肠,以治肠澼下利脓血。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兼能调气,无论何脏腑,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又善清躯壳之热,凡热之伏藏于经络散漫于腠理者,皆能消除之。治肺病、肝胆病、躯壳病,宜用枯芩;治肠胃病宜用条芩。究之,皆为黄芩,其功用原无甚差池也。
李濒湖曰:“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诸药不效,偶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不要小看孩子的上火、发炎 谢江强
不要小看孩子的上火、发炎现在普遍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所以家长会特别在意。因此,我们要根据中医理论把疾病的背景讲清楚,这样大家对孩子的上火、炎症都有清醒的认识,就能更好地保护孩子。 -
孩子的“五行”缺什么? 谢江强
过去算命的人总说一个人五行缺什么,我认为这个孩子最缺的是玩。我对孩子的父亲说:“孩子放假时你能不能带他到农村去玩一次,像这样的孩子,到农村疯玩两个月,身体绝对会有变化。”您给孩子这么大压力,让他这么痛苦干什么?孩子考试是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重要的。 -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 谢江强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a.用温胆汤给孩子泡脚温胆汤是一个著名的中药方子,里面有茯苓、法半夏、陈皮和炙甘草四味药。d.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在给孩子用温胆汤和焦三仙,清理掉体内的痰湿和积食之后,家长就要通过饮食给他调理身体,帮助他恢复脾胃的健康。 -
酸枣仁加龙牡汤 潘洪波
属阴血虚损,阳不得入于阴,治以敛阳入阴,予以酸枣仁汤加生龙牡汤:生酸枣仁30g,知母12g,茯苓15g,川芎9g,炙甘草6g,生龙骨12g,生牡蛎24g。临床应用酸枣仁汤,根据具体情况多有加减。 -
癃闭 谢江强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癃和闭均为排尿困难,轻重程度上不同,多合称为癃闭。癃闭的病位在膀胱,但和肾、脾、肺、三焦均有密切的关系。 -
因为肥胖,所以腰痛 于军
49岁,主诉是“腰痛4天”。一般存在以上情况的人容易发生腰痛。我告诉她,因为你胖,每天坐得时间也长,所以腰痛不好治,也容易复发。肥胖者经常缺乏运动,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在不正确的姿势下很容易引起腰痛。此外,因为平衡感比较差,比较容易发生腰部扭伤。 -
表里同病,先解表医案一则 张新东
初诊,男,38岁。嘱患者感冒咳嗽痊愈后,口服补中益气丸和归脾丸调理身体。舌红苔腻,脉沉数。 -
伤寒论 李华歆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痤疮 谢江强
有80%~90%的青少年患过痤疮,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退或痊愈,个别患者也可延长到30岁以上。 -
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疗细菌或者病毒 李娟
中医治疗病毒和细菌,不会分出有针对细菌和病毒的具体药物。所以,你若质疑中医能否治疗所谓的细菌或者病毒性感冒等等,那还真不能,因为没有针对性药物。
最新文章
-
这个不起眼的蔬菜一定多吃 李娟
首先,把三分之一白萝卜切片,不宜过厚,然后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将水控出,晾温,加一小勺蜂蜜,饮用。今天也顺带普及一下蜂蜜的功效及性味归经。所以,白萝卜蜂蜜水,是平日里少不了的饮品呐。
-
五苓散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出后津液虚,内有水饮,可与五苓散!水湿内聚,表证未罢,饮后则吐,是为水逆,可与五苓散!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
六味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 夏耀飞
六味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杜某某,女,57岁,家住蒋村镇王坊村,2023年3月9日初诊。主要针对的是寒饮咳嗽,可见这个六味小柴胡汤主要治疗的是少阳与太阴合病的咳嗽。
-
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女性20余岁主诉头左侧率谷附近酸胀一年余,头两侧率谷部及风池夹脊两侧涨困不适遇冷加重饭后咀嚼加重既往慢性咽炎食饱欲吐食欲不佳口渴欲饮口苦严重眠差多梦腰以下常觉冷例假有血块二便可纳一般舌红舌尖前红无苔中后黄偏腻有芒刺舌中边齿痕脉象:双寸沉细右关浮弦重按
-
男科医案一则 祝鹏军
患者,为青年男性,主诉早泄,敏感,容易紧张,拉尿有分叉口干,口苦,久坐后阴囊潮湿,舌红苔微黄。考虑肝郁化火所致,处方为逍遥散加减。。
-
温经汤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温经汤!当以温经汤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温经汤”!)方中找到,此外,加入吴茱萸可以温经散寒,人参可以补中益气!
-
调准自己的生理时钟 谢江强
调准自己的生理时钟从源头上摆脱经期紊乱女孩子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以及女性步入更年期的那段日子里,月经失调的情况特别常见,如果能让这个生理转换期顺利度过,不仅仅可以使女性免除不必要的疾病痛苦,还可以为女性拥有更好的下一个阶段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
秋游 陈鹏
秋游文/陈我站在时间的长河里那里没有日起日落我在五岳之巅举起酒杯想把河神灌醉我在记忆中扬起飞帆梦想已远去我想和你依偎在一起静静地看花开我想和你一起穿越云海点燃璀璨的银河其实我最想和你一起静坐在色有和虚空中修行秋游文/陈我站在时间的长河里那里没有日起日落我在
-
秋(陈医生) 陈鹏
秋文/陈医生2023.10.31梧桐的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在月光下细数流年可惜凤凰早已涅槃只剩枝桠喃喃诉说着秋
-
尺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崔乐
尺神经炎系指尺神经因非特异炎性病变而出现尺神经所支配的运动感觉障碍。明确诊断后,接下来就是针对性对症治疗。
哪里的黄芩最好用
对黄芩的论述甚祥
良药苦口利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