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中的痹证

2024.06.11 124阅读 评论数 0 2
痹证,为中医病名,主要指关节、肌肉的疼痛。本证常见于现代医学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症。

痹症的病因,《黄帝内经》中《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伤寒杂病论》谓其为“风湿相搏”、“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汗出入水中”、“风血相搏”、以及“饮酒汗出当风”等,可见其更具体化。《伤寒杂病论》关于痹证的论述相当丰富,如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三十五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二十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第二十一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第三百八十七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血管性神经性水肿性荨麻疹康复案例思考 朱强伟

    去年同期,我以血管性水肿性神经性荨麻疹,全程用中医辩证治疗+埋线近四个月,西药全停,症状偶发,由于疫情,无法继续治疗,又口服激素但不能停。发作时“关节疼痛”;眼睛剧痛伴视力下降;呼吸困难,眼睑嘴唇浮肿等……

  • 气血双补 谢江强

    这个小姑娘是在长夏发病时找我的,我让她在月经结束之后,赶紧吃药,我给她开了补肾运脾、调经通络的仲断健骨膏。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 死亡的蝴蝶 陈鹏

    文/陈鹏医生2023.10.22我捡起一片冬天的落叶仿佛推开了一扇破旧的门里面充满了死亡的气息那古朴的小镇有石板铺就的路路的尽头有一个棺材铺和一个按摩店穿红着绿的行人生如蝼蚁一般为了三餐而奔波终生湖边的石头上停留着一只蝴蝶他伸出了一支脚却在我心中响起了无边

  • 积食的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怎么办 谢江强

    积食的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怎么办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舌苔很厚、舌上有红点,可能是积食导致脾胃受伤了我们来看下面两个小朋友的舌象图。孩子嘴里有味儿,是由于他们的胃气上逆,把脾胃中消化食物的酸腐之气带到了嘴里。

  • 经方加减治愈失眠4年案 宗琪

    患者:王某某性别:女年龄:43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27日主诉:睡眠差4年余,伴胸闷气短,偶有心慌。

  • 黄芪建中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咳嗽的中医思维论治 姚金虎

    关于咳嗽,再讨论几点。肝火咳嗽丹栀逍遥散,泻白散,龙胆泻肝汤均有良效。亦有肝咳、胆咳、肾咳、胃咳、大肠咳、小肠咳、膀胱咳、三焦咳等兼有症状的咳嗽。这是最常见的咳嗽兼证,常用保和丸加减,如因脾胃虚寒引发,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

  • 肺炎后期调养 谢江强

    肺炎后期调养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感染性疾病,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北京某医院的死因分析表明,肺炎为80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一位死因,为总人口致死病因的第五位。因此,必须重视肺炎后期的调养,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

  • 谈“封闭”色变和神化“封闭针”,“封闭疗法”的两个极端 钟金桥

    一种是谈“封闭疗法”而色变,认为“封闭疗法”治标不治本,只会耽误病情,还会导致局部肌肉坏死等可怕的情况。一种是把“封闭疗法”神化,多因自己某种疼痛在多法治疗无效时,在某医生处一针“封闭疗法”即治愈,认为“封闭疗法”简单神效。

  • 子宫复旧不全食疗 谢江强

    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再煮2小时,加精盐。分3次食用,连服6日。取出药袋,滤尽药汁,用小火煎熬至500毫升时,打入鸡蛋,并加红糖,继续煮至蛋熟即成。脱力草糖蛋鸡蛋10枚,脱力草(蝇子草)30克,红糖30克。适用于气虚型产后子宫复